鄂温克族的传统文化与风俗

作者:admin 时间:2023-09-13 09:37:25 阅读数:38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鄂文克族过年风俗

按照鄂温克人的传统生活习俗,腊月三十晚上,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手扒羊肉,喝用酸奶、肉汤、白米煮成的肉粥。鄂温克人认为,除夕之夜吃手扒羊肉会在一年内一切顺心、万事如意。

鄂温克语叫“汉西”,这天主要是祭奠死去的先人,备菜、酒和乳肉食物,向坟地扔酒,并用金银箔纸制成元宝和日、月烧掉。传说死人的灵魂在这天要还乡探亲,行祭是让死去的老人有吃、有穿、有钱花。

春节民俗活动有很多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

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过节时有些什么习俗?

1、敖包会是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至六月间择日举行。敖包,即草原上用石块或土块砌成的圆锥形祭坛,上挂许多彩布和彩纸,是鄂温克族信仰的象征物。

2、例如都会插经幡、树枝,人们路过的时候会跪拜、转敖包转玛尼堆祈福。在标志性地形上面,会有敖包或玛尼堆。蒙古民族会在辽阔的草原上砌一个敖包,藏族会在湖边、山口上堆一个玛尼堆。

3、敖包节是蒙古族的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节日,每年七八月份,蒙古人常常欢聚一起,欢度此节日。敖包不是住人的,是祭神的石头堆。敖包蒙古音译,意思是堆。有一首著名的歌曲叫《敖包相会》,很好听。

4、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流行于黑龙江和内蒙古的鄂温克族地区。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额鲁特蒙古的“胡硕(旗)敖包”,在伊敏河镇西、特莫胡珠嘎查前,“胡硕敖包”山上,每年农历5月23日为祭日。

鄂温克民族习俗

1、清代至民国初期,本市(旗)境内鄂温克族人死后,多放置在树上实行风葬,好将尸体挂在树枝上,落地后用火葬或者挖土掩埋。

2、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中尚保有逃婚习俗,互恋的青年男女决定结婚日期后,女方乘黑夜逃至男方所搭的撮罗子里,由候在此处的老妇把姑娘八根小辫改梳成两根,即成为合法的婚姻。

3、最通常的礼节是屈膝、侧身、拱手作揖。家中来了客人被认为是喜事,牧区对客人敬以奶茶,猎区则以鹿或犴的胸口肉以及驯鹿奶待客。

4、此外,还饮用面茶、肉茶。鄂温克族人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块肉、洒上一杯酒,然后才能进食。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婚夫妇也要敬火神。

5、鄂温克族也有入婚的习俗。从前很少离婚,离后子女归男方,妇子可带走个人财产。寡妇改嫁,绝不亲、认为是好事。寡妇改嫁可以带走自己的财产,也可以就在亡夫留下的房屋中再嫁他人。

鄂温克族的风俗

1、萨马街鄂温克人同鄂温克自治旗南屯鄂温克人的结婚仪式大体相同,主要有修建新房、迎接新娘、善意刁难男方、新郎新娘共同就餐、招待宾客等主要仪式。

2、鄂温克族讲究礼节,非常好客。年轻人见到长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最通常的礼节是屈膝、侧身、拱手作揖。家中来了客人被认为是喜事,牧区对客人敬以奶茶,猎区则以鹿或犴的胸口肉以及驯鹿奶待客。

3、此外,还饮用面茶、肉茶。鄂温克族人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里扔一块肉、洒上一杯酒,然后才能进食。举行结婚仪式时,新婚夫妇也要敬火神。

4、最通常的礼节是屈膝、侧身、拱手作揖。家中来了客人被认为是喜事,牧区对客人敬以奶茶,猎区则以鹿或犴的胸口肉以及驯鹿奶待客。

5、我县鄂温克族的丧葬,后来大都随学达斡尔族的风俗、解放后,特有的丧葬习俗三经消失,其仪式也逐渐步简化。城镇,火葬也开始推广。节庆 鄂温克族的节庆主要有:阴历时,包括腊月三正月初一到初五。

6、瑟宾节 “瑟宾”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每年的6月18日举行。瑟宾节是鄂温克族传统节目。节日活动中,通常表演舞蹈,还有赛马、摔跤、劲力、拉棍、拔河、跳棋等竞赛。

鄂温克习俗

1、鄂温克族历史上的婚姻嫁娶习俗,实质上是两氏族之间的婚配,后来才逐步发展到与外族通婚。与外族通婚早已习惯化,萨马街的鄂温克族与外族通婚已一半以上。鄂温克人有入赘的习惯。

2、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中尚保有逃婚习俗,互恋的青年男女决定结婚日期后,女方乘黑夜逃至男方所搭的撮罗子里,由候在此处的老妇把姑娘八根小辫改梳成两根,即成为合法的婚姻。

3、衣食住行 早期的鄂温克族从事游猎时,主食鱼兽肉和磨茹、木耳等各种山野菜。空的是狍、鹿皮缝制 长袍和帽鞋等。17世纪中叶,学会农耕生产后、开始吃粮食,以小麦、荞麦、稷子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