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类风湿因子的含义(类风湿因子的概念)

作者:admin 时间:2023-10-10 07:04:39 阅读数:10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简述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意义?

1、类风湿因子(RF)是抗变性IgG的自身抗体,主要为19S的IgM,也可见7S的IgG及IgA。它能与人或动物的变性IgG结合,而不与正常IgG发生凝集反应。

2、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身体内产生的抗IgG的免疫球蛋白,主要由滑膜的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入滑液和血液中,另外,脾、淋巴结和类风湿性皮下结节的浆细胞也可产生。

3、类风湿因子(RF):这是诊断类风湿病的关键指标,如果阳性,就可以基本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病等。

4、类风湿因子临床意义:异常结果:(1)RA患者血清中高效价的RF存在并伴有严重的关节功能受限时,常提示预后不良。未经治疗的RA病人RF阳性率约为80%,胶乳法滴度常在1∶160以上,正常人中约有1%~4%呈弱阳性反应。

5、三项是指: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四项是指: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五项是指: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尿酸。

6、类风湿因子属于自免疫性疾病体内形成的自身抗体之一,属于一类标志物,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均表现为类风湿因子较高。患者应该及时就医,通过医疗设备来确诊疾病,患者不要过于担心。

perf医学上什么意思(RF医学上什么意思)

医学中的RF是指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是一种抗人或动物免疫球蛋白G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免疫球蛋白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最初由罗斯等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发现。

医学中RF所代表的最常见的意思是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其他还有很多不常用的意思,可以查医学大辞典。

射频(RF)是Radio Frequency的缩写,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频率范围从300KHz~30GHz之间。射频简称RF射频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

“导管消融”是指通过外周静脉,将导管送到房颤的病灶所在部位(通常是心房和肺静脉的连接部位),然后释放能量使部分心肌变性坏死、以阻断心外异常电信号传到心房的一种治疗技术。

叶酸缺乏症是什么病

老年患者的叶酸缺乏症,主要就是因为叶酸摄入的数量太少,或者是对叶酸吸收不良所引发的疾病。当老年患者缺乏叶酸的时候,可以出现一系列的症状表现,其中最常见的表现包括皮肤表现、胃肠道的表现、血液系统相关的表现。

小肠疾病能干扰食物叶酸的吸收和经肝肠循环的再循环过程,故叶酸缺乏是小肠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临床证据表明,叶酸缺乏造成的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直接影响宫内胎儿的生长发育(Kancherla V,et al.2018)以及产生孕妇妊娠相关疾病(Nelen W L,et al.2000),导致胎儿流产、生长受限、畸形、死胎、新生儿出生缺陷等。

什么是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有IgG类、IgA类、IgD类和IgE类。

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是一种以变性IgG分子的Fc片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按免疫球蛋白的类型,RF可分为IgM、IgG、IgA、IgE和IgD5类,其中IgM-RF是主要类型,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抗人或动物免疫球蛋白G分子F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免疫球蛋白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最初由罗斯等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发现。

类风湿因子(RF)是抗变性IgG自身抗体,主要为19S的IgM,也可见到7S的IgG及I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