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平定蛮寇的策略是什么(大唐平定蛮寇的策略是什么意思)

作者:admin 时间:2023-11-08 19:21:51 阅读数:6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唐朝卫国景武公李靖生平介绍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一称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李靖出身陇西李氏丹杨房。初仕隋朝,拜马邑郡丞。

卫国景武公李靖,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着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汉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朝十大边军重镇是何状态?

1、唐朝安史之乱发生在玄宗天宝年间,当时唐政府一共设立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简称为天宝十节度。安史之乱发生在范阳、平卢和河东三镇,当时安禄山是这三个重镇的节度使,所以才能起兵反抗,史称安置之乱。

2、安史之乱爆发前,其他的藩镇都是平稳状态,且都忠于唐王朝。安史之乱主要的藩镇是范阳、平卢、河东这三个藩镇。西域边境,西域边境属于安西节度使,北庭节度使。

3、唐代经历唐太宗“贞观之治”、唐高宗永徽之治”、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及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后,国势大增,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至鼎盛状态,安史之乱发生后,对中国后世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4、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无力北上平叛,却依旧对大唐中央忠心耿耿,唐玄宗入蜀中即是最好的证明。

5、安史之乱是唐朝的分水岭,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这场叛乱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李泌的两条旷世良策,若有一条被采纳,大唐或能重建盛世

宰相李泌则从大局出发,坚持认为应该与之和亲,德宗遂在贞元三年(787)同意将第八女咸安公主嫁给可汗。回纥在翌年十月派遣宰相以下一千多人的庞大迎亲使团,前来中原迎接公主。

就在唐德宗决定接受吐蕃的方案时,著名的智谋之士李泌站了出来。李泌,字长源,获封邺侯,他是天赋奇才,从小就被称为神童。安史之乱时,李泌帮助唐肃宗克定祸乱,算无遗策,建立了盖世奇功。 安史之乱后,李泌曾隐居了一段时间。

一是具有全局性。全局是由各个局部有机结合而成的,这种有机的结 合就产生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领导者重视全局,从全局出发来思考问题和做出决策是相当有必要的。二是具有长期性。战略是一个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的谋划和对策。

圆上恰有三点到其距离为r/2,设直线和圆O交于AB两点,过圆心作AB的垂线,垂足为C并交圆于D, 显然OC=OD=r/2。连接AO, AO=r,所以角AOC=60度,角AOB=120度,所以直线3等分圆周长。

漫谈唐玄宗为何改府兵制为募兵制?

1、而唐朝初期的府兵制到玄宗时期转变为募兵制,则主要有经济与军事两个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府兵大量逃亡 府兵制的前提是农民要有土地,政府实行均田制。

2、自唐玄宗时期开始实行的募兵制利弊均有,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些被招募的士兵都属于专业化的士兵,有着精良的设备,并不同于原来的府兵制,更加专业化的特点,使得军队战斗力明显提高。

3、由于实行募兵制,大唐的军队整体素质得到了一定提升,解决了府兵制出现的相关问题。在唐朝中后期的国家军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均田制的破坏;二是兵士逃亡的较多;三是府兵地位下降。

5、府兵制度 对于秦汉的全民征兵制,府兵制选择了一部分人接受了军事行动。也就是说是军家。对应的是民户,主要负责粮食生产,提供赋役。除去名词的微妙差别,明朝建国后也是军卫军、民居。

6、唐玄宗实行兵制改革,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唐朝初期实行府兵制来征集管理军队。但到了唐玄宗后期,府兵制遭到了严重破坏。

唐朝对丝绸之路是如何经营的?大唐与西域的关系又如何?

其中,位于丝绸之路中段的焉耆,凭借其突出的地缘政治优势,周旋于唐朝与西突厥两大政权之间,并与高昌并立,形成复杂的四角关系。

商业贸易:西域与内地商业贸易往来频繁,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唐朝在沿途设置了大量驿站,过往行人和商客经过检查点时要有官府发的“过所”方能通行。

丝绸之路既是架设在东西方之间的友好桥梁,又是联结国内各民族的重要纽带。因此从丝路形成之日起,其发展的总趋势,不仅是向东西方延伸,同时也向南北方向扩展。

年,唐朝在西域地区设立了安西大都护府,统辖了下属的各个都督府和州,进一步加强了西部边疆的军事和行政管理,保证了丝路的繁荣畅通。不久以后,唐朝政府又完成了对漠北地区的统一。

两汉时期基本上可以说丝绸之路发展,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中国处于内乱状态。在西方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也分裂了,波斯也衰落了。所以这时候,丝绸之路属于比较箫条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