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形与环境的变化及其演化(沿海地区地理环境)

作者:admin 时间:2023-11-12 05:33:40 阅读数:4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福建南部海岸变迁及其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1、关键词:海岸变迁;海岸侵蚀;海湾淤积;环境地质;福建南部 1 现代海岸地质地貌特点 福建南部沿海地区海岸线总体呈NE—SW方向展布,岸线曲折蜿蜒,总长度约1325km(包括岛屿岸线348km),其中,人工堤岸线长450.0km,约占海岸总长度的39%。

2、如厦门岛东海岸,而区内大部分地区为山地丘陵地带,河谷冲沟发育,地形形态不一,地形坡度20°~40°不等,局部更陡,高程100~1000m,变化较大,有利的地形条件给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孕灾环境。

3、同时在区内进行生产建设时,特别是临海建设项目应进行必要的环境评价及必要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工作。 6 结束语 泉州湾目前主要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有海湾淤积、水环境质量下降、生物资源系统的破坏等。

4、.气候变化不等于气温变化。如一提起近现代气候变化,很多同学都认为是气候变暖。其实,这只是气候变化的一个方面。研究表明,地质、历史时期,除了冷暖变化外,还有干湿交替的特点。

苏中东部第四纪以来海岸带变迁与演化

摘要:苏中东部海岸带第四纪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海陆演变过程,广阔的滨海平原是由数千年来海岸线东进、长江口东移、沙洲并陆后形成,至今仍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海岸变迁对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及港口生产建设带来直接影响。

晚更新世海岸带变迁 渤海盆地自第四纪以来受冰期-间冰期所引起的海平面变化影响,尤其是晚更新世以来有3次主要海侵事件发生,是该地区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导致湖泊继续向西南迁移,并急剧缩小,湖泊沿齐齐哈尔-乾安一带展布,接受风积砂土层的堆积,形成中东部地区的晚更新世地层(Qp2al-l3)。其他地区湖泊消失,在风蚀的作用下,与外来风积物质共同组成风积黄土和风积砂的堆积,称之为马兰黄土。

黑河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貌条件、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和水系变迁及盆地生态地质环境演化,决定了该区地下水形成与循环演化过程和特征。

)。黄海和渤海的沉积速率分别达18cm/ka和8cm/ka(吴世迎,1981)。长江自清末以来每年新增陆地9km2,沉积速率达1mm/a(吴世迎,1981)。由西往东的巨量泥砂输运格局对中国海岸带的形成和演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水文,植被,地势,地形,自然灾害,环境问题是怎么样的?

1、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教科书上一般是指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

2、多样性: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多样性,包括不同的地形地貌类型、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动物种类等。这种多样性是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受到不同的自然因素和过程的影响所导致的。

3、荒漠,植被覆盖率低;土壤:以草原土壤和荒漠土壤为主,土壤比较贫瘠;自然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风能、太阳能、草地资源、水能资源等;自然灾害:旱灾、沙尘暴、地震、泥石流、草原生物灾害等。

海岸线变化环境地质指标体系

草地退化、湿地退化、海岸线变化、城市水土环境变化等6大类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构建了环境地质调查指标体系和环境地质监测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地质环境变化和完善环境地质调查监测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

地质灾害等6个湿地退化环境地质指标,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海岸侵蚀与淤积、河流泥沙蓄积和输沙量等4个海岸线变化环境地质指标,地表水质、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位、土壤质量等4个城市水土环境变化环境地质指标。

指标描述:海岸线位置、河流泥沙输沙量、沉积物序列、风暴潮、相对海平面上升等指标。

创建思路 国际地质指标工作组在创建地质指标时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在创建生态环境地质指标体系时值得借鉴:第一,地质指标是多类环境指标中的一类,利用地质指标追溯过去几百年的环境变化和过去的演化趋势。

关键词:海岸变迁;海岸侵蚀;海湾淤积;环境地质;福建南部 1 现代海岸地质地貌特点 福建南部沿海地区海岸线总体呈NE—SW方向展布,岸线曲折蜿蜒,总长度约1325km(包括岛屿岸线348km),其中,人工堤岸线长450.0km,约占海岸总长度的39%。

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指在海洋动力作用下,沿岸供沙少于输沙而引起的海岸蚀退的破坏性海岸过程。它直接造成海岸线的变化,造成沿岸地区生产和人民财产的损失,是一种常见的海岸带环境地质问题。

福建南部沿海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及孕灾环境分析

关键词:海岸变迁;海岸侵蚀;海湾淤积;环境地质;福建南部 1 现代海岸地质地貌特点 福建南部沿海地区海岸线总体呈NE—SW方向展布,岸线曲折蜿蜒,总长度约1325km(包括岛屿岸线348km),其中,人工堤岸线长450.0km,约占海岸总长度的39%。

该地区地质灾害具有类型多、规模大、稳定性差、治理难等特点,严重危害矿业生产、农林生产、交通建设和职工居民安全。 红白镇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该区沿石亭江和通溪河分布,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岩体破碎,完整性、稳定性较差。

近年来发生的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四川鲁甸地震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对灾区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影响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因素有三个:孕育灾害的环境(孕灾环境)。导致灾害发生的因子(致灾因子)。承受灾害的客体(受灾体)。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3 破坏道路,直接影响人的出行。

南部沿海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海洋污染、滨海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工业污染和城市化速度较快,同时旅游业也在快速发展,给海洋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虽然地质灾害的数量多,但其影响的范围和成灾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在众多种类的地质灾害中,只有地面沉降等少数环境型灾害的影响面积可达几百平方公里以上,其它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规模都比较小。

海浪是由于地球外部因素引起的地形变化吗

地形特征,比如地下暗礁情况,周围岛屿情况,都会对海洋的流动产生干扰,进而造成不同的波浪冲击力。天文和时间状况,比如月圆月初,这些不同的天文状况会引起星际的引力场变化,而后影响地球表面的海洋洋流表现。

外部天体的引力干扰是潮汐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太阳、月球以及其他天体产生的引力会对地球产生潮汐力,这种力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形成潮汐周期。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引起了潮汐的产生。

地壳运动也是形成海浪其中的一种因素。地球板块运动过程中,两个板块相互挤压,挤压出凸起或凹陷,都将导致海水产生瞬时的压力差,进而形成海浪。海水密度的变化,也会形成海水之间的压力差,引起海水急速运动,从而形成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