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面塌陷的成因和预测防治研究(岩溶地面塌陷的影响因素)

作者:admin 时间:2023-11-13 11:58:02 阅读数:5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地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人为的地表沉降主要是大量抽取地下水所致。地底下的水侵蚀地层,带走土石,形成中空的漏斗,一旦不足以支撑地表重力,就会导致地陷。虽然地底是空的,但是充斥着地下水,维系压力平衡。

2、地陷坑的形成有这几种可能:(1)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塌陷导致地表面岩土陷落相差地陷坑;(2)大量采矿使地下形成大面积采空区,采空区塌陷,形成地陷坑;(3)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陷,形成地陷坑。

3、可能是地表岩、土体由于自然因素作用向下陷落而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地下水超采、不合理开矿及工程建设等人为作用导致。“地陷”,是一种地质灾害现象,与地质结构、降雨和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4、因都是局部的坍塌,应该排除地壳运动的原因,当然,地震或地壳运动可以导致地陷,但那个范围应该广泛,而且程度剧烈。

岩溶塌陷的致塌机理

1、岩溶地下水位变化引起岩溶洞隙空间的正负压力作用岩溶地下水位上升时,封闭较好的岩溶洞隙空间的气体受压形成高压气团,对其周围的岩土体产生正压作用,当盖层较薄时,可冲破盖层岩土体,形成气爆,造成塌陷。

2、岩溶是因为地下水中含酸性物质过多,导致岩石被分解融化。

3、)振动致塌模式:是指由于振动作用,使岩土体发生破裂、位移和砂土液化等现象,降低了岩土体的机械强度,从而发生地面塌陷。

岩溶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与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至1986年塌陷总数达6100多个,主要发育于煤系底板茅口灰岩中,呈条带状分布,总长度20公里以上,煤系顶板长兴灰岩及大冶灰岩中亦有少量塌陷发育,塌陷影响范围达20平方公里。以土层塌陷为主,并见有红层岩溶的基岩塌陷。

岩溶地面塌陷是指覆盖在溶蚀洞穴之上的松散土体,在外动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突发性地面变形破坏,其结果多形成圆锥形塌陷坑。

地质条件 (1)岩性条件 可溶性岩石的存在是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物质基础。

岩溶塌陷影响因素分析

1、岩溶塌陷主要与裂隙-岩溶、覆盖层、地表水、大气降水、地形和人为开采地下水活动等因素有关(图8-1),其中发育浅层开口型裂隙-岩溶的可溶性基岩、一定厚度的松散覆盖层及易于改变的地下水动力条件是产生岩溶塌陷的三大基本要素。

2、(一)岩溶地下水的作用:岩溶地下水的活动在岩溶塌陷的形成中具有多种作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动力因素,可以在自然条件下由于气候季节的干、湿变化引起,也可以由于人工抽水、矿坑排水、水库蓄水、引水、灌溉和给排水工程的渗漏引起。

3、地下水运动地下水运动是塌陷产生的动力条件——主要动力。

4、过量超采岩溶水是致塌的主要因素。据资料分析,唐山市在70年代以前,供水主要以浅层水为主,岩溶水未被大量开采,绝大部分地区岩溶水呈承压状态。这段时间虽也出现过岩溶塌陷,但出现呈规模小、频率低。

5、岩溶地面塌陷是发生在碳酸盐岩类分布的覆盖型岩溶区一种较特殊的地质灾害,是指覆盖在溶蚀洞穴发育的可溶性岩层之上的松散土石体在外动力因素作用下,向洞穴运移而导致的地面变形破坏,其表现形式是产生塌陷坑。

6、根据岩溶塌陷强度的影响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的贡献做出了分析和排序。但岩溶塌陷是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的综合,同一指标可能同时属于几个级别,只是各级别的隶属程度不同,因此很难用经典的数学模型划分统一的标准进行度量。

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是怎么形成的

岩溶地面塌陷是指覆盖在溶蚀洞穴之上的松散土体,在外动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突发性地面变形破坏,其结果多形成圆锥形塌陷坑。

岩溶地下地貌以地下洞穴、溶隙为主,向上开口的溶洞和裂隙是接受塌陷物质的门窗,塌陷坑的大小与溶洞的大小普遍存在垂直方向上的对应关系,大洞形成大坑,小洞形成小坑,裂隙形成长条状陷坑。

岩溶是因为地下水中含酸性物质过多,导致岩石被分解融化。

随着岩溶地区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岩溶区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不断增强,由此引发的岩溶塌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岩溶地区主要地质灾害问题。开采固体矿产。矿山塌陷多分布在矿山的采空区,以采煤塌陷最为突出。

岩溶地面塌陷的防治

一般来说,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包括控水措施、工程加固措施和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控制抽排水强度法。由于抽排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常常造成地面塌陷;矿山井下强排疏干时,影响就更显著。因此,合理地控制抽排水的强度,是减少塌陷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

加强采空区的地质工程勘察工作。 地面塌陷的不断发生,另一方面原因是采空区上的工程勘察工作做的不够。由于地下空区情况不明,因此只能在塌陷事件突发后再去进行勘察,研究治理办法。

法律分析:防治地面塌陷的技术措施有控水措施和工程措施。

地面塌陷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已经发生地面塌陷且其稳定性差、尚有活动迹象的地段,应坚决避让,不能作为居民居住地和重要建筑设备厂房、公路等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