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玉玺难寻归去路(国宝传国玉玺)

作者:admin 时间:2023-11-14 10:22:07 阅读数:6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其中传国玉玺的下落是怎么的?

传国玺是在元顺帝手上再度失踪的,元朝皇室曾有玉玺之记录。明军攻入元大都,“俘获诸王子6人,玉玺两枚,元成宗玉玺一枚,元朝共11个皇帝,其它皇帝玉玺均没有缴获。

玉玺的最后一任主人是是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攻陷洛阳前,他和后妃在宫里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时投入火中。从此,“传国玉玺”神秘失踪,关于它的下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传国玉玺第四次丢失是在明朝。据史书记载,崇祯帝自杀前将传国玉玺夷为平地。但有一些记载则说,崇祯帝的密令持有人将传国玉玺藏起来。如今,传国玉玺的下落仍是一个谜。

中国历史上下落不明的顶级国宝,它们还会再出现吗?

所以,不管是就此埋没还是被人收藏,以后再出现的几率都不是很大了。让我们一起来见识见识这四件遗失的国宝。 第一个就是北京人的头盖骨。

中国历史上四件下落不明的顶级国宝,最贵的上百亿的北京人头盖骨,它们早晚一定会出现的。我国历史悠久,在无数的岁月中涌现了无数的奇珍异宝,他们中很多人珍宝都在历史上赫赫有名。

古董热的持续发酵,它们依然不存在。因此,无论是掩埋还是收藏,重现的概率都不大。在中国历史上四大国宝中,哪一个下落不明,众说纷纭,但最集中的意见是以下四个。但它是否会再次出现还是个未知数。

中国历史上最顶级的国宝当属九州鼎和传国玉玺,但已经下落不明了。九州鼎 九州鼎又叫大禹鼎,大夏初年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以示天下一统。夏朝灭亡之后,传到商朝,商朝灭亡之后传到周朝。

《三国演义》中的传国玉玺下落。

三国时玉玺归于曹魏政权之手。东汉末年,何进谋诛宦官之乱,汉少帝出宫避难,返宫后遍寻传国玉玺而不得。不久,十八镇诸侯讨董卓,攻入洛阳,长沙太守孙坚部下自甄宫井中投井而死的宫人身上搜得传国玉玺。

西汉末王莽代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以金补之,这就是金镶玉的由来。

传国玉玺经过西晋、前赵、东晋、宋、南齐、梁、北齐、周、隋,传到唐朝,至五代十国时失去踪影。

这就是传国玉玺在汉末三国时期的流传过程了。从上述的资料来看,传国玉玺从少帝刘辩到孙坚、袁术、徐璆、汉献帝刘协、魏文帝曹丕、晋武帝司马炎,有一个比较清晰的链条。

而这个意外的收获,在三国演义成了一条重要的主线。孙坚军队的士兵修整时,在城南的一口井——甄官井中,发现了写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这件事记载在裴松之注三国志引用的《江表传》中。

三国演义里,诸侯中最早藏匿玉玺的是江东的孙坚。公元191年,孙坚带兵杀入洛阳近郊,董卓大败而归,临走之前将洛阳搜刮一空。孙坚和士兵在一片疮痍的洛阳城中搜索,最后在城南的井中发现了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