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七子文学主张的核心思想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04 04:30:55 阅读数:3人阅读
  1. 明代后期十大文学流派?
  2. 建安七子的主要文学主张?
  3. 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邺下文学集团 在文学创作走向自觉的过程中有着莫大作用?
  4. 三曹和七子是什么派别?

明代后期十大文学流派?

台阁体:明前期。杨士奇、杨溥、杨荣。成员主要以身居高位的台阁大臣,作品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极度无聊。

茶陵派:明前期。李东阳。以杜甫诗风来匡正台阁体的无聊诗风,但其本身也是台阁体的余波。可视作台阁体与前七子之间的过渡风格。

前七子:明中期。李梦阳、何景明、康海、边贡、王廷相、王九思,徐桢卿。主张文统,反对宋代以来的文学和理学。口号是"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表面上是复古,但实际上是反对道统文学,不能简单地以复古的保守主义来评价他们。缺点是创作上成绩不够,与其文学主张不相衬。

后七子:明中期。李攀龙、王世贞、谢臻、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纶。基本主张与前七子相似,但内部风格并不统一。领袖李攀龙以文坛领袖自封,目中无人,作诗多取前人诗句稍加改动。成就最高者为王世贞。

公安派:明中后期。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反对复古模仿,亦反对道统。主张以性情为诗文,清新自然的风格。但公安派的追随者因为文才不足,往往使作品流于粗糙、直白。

竟陵派:明后期。钟惺、谭元春。用古人的词采来匡正公安派末流的粗糙与直白。但他们捡人牙慧,幽深孤峭,反而帮了公安派的倒忙。

清初之遗民诗与入仕诗以是作家政治身份为标准划分的团体,在风格和追求上并没有真正的统一点。这里跳过。

神韵说:清前期。王士祯。主张发挥诗歌的娱乐抒情作用,拒绝政治等现实因素的干扰。

格调说:清中期。沈德潜。主张用唐诗的格调来表现封建正统诗教观。

肌理说:清中期。翁方纲。学宋诗之以学问为诗的风格。但学的是宋诗晦涩的一面,搬弄典故。有古董店之讥。

性灵说:清中期。袁枚、郑板桥、赵翼。与公安派这主张基本相通,认为除性灵外无诗

后七子文学主张的核心思想

建安七子的主要文学主张?

“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

  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陈琳、阮瑀,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瑀比较自然畅达。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应玚亦能诗、赋,其作品和谐而多文采。

  “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后期作品则大多反映他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内容多为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对曹氏父子的颂扬,带有清客陪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态度。

  然而,无论前、后期,“七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邺下文学集团 在文学创作走向自觉的过程中有着莫大作用?

在邺下文学集团前后存在的七年时间中,集团内部开展了大量的与文学相关的宴集、唱和等文学活动,并产生了数量可观的相应的文学作品,成为建安文学创作最丰硕的时期。尽管学界对此多有论及,但不够全面系统,还有需要补充完善的地方。

后七子文学主张的核心思想

三曹和七子是什么派别?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对当时很有影响,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曹操的诗胜在气势与境界,悲凉慷慨,气韵沉雄;曹丕的诗纤巧细密,清新明丽;曹植的诗则骨气充盈,淋漓悲壮。三人的诗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

所著的《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都是千古流传的诗文佳作。

2.曹丕的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

3.曹植的《七步诗》通过描写手足相残,生动形象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

后七子文学主张的核心思想

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得到后世普遍承认。

七子中,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其余六子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投奔曹操,多视曹操为知己,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邯郸临漳)中,又号“邺中七子”。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中,又叫“邺中七子”。

七子在诗歌、辞赋、散文方面都有建树,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相当重的地位。

三曹与七子代表了当时历史时期文学史的最高水平,对后世文学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