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的历史演变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04 08:35:55 阅读数:3人阅读
  1. 宋代的虞侯是个什么职位?
  2. 唐代御前侍卫怎么称呼?
  3. 赵云担任的中护军是个什么样职位?
  4. 水浒传中的虞候和提辖是什么官职?
  5. 奉御郎是什么官职?

宋代的虞侯是个什么职位?

虞侯,是一种官职。官名。掌水泽出产之官。《左传·昭公二十年》:“薮泽之薪蒸,虞侯守之。”

宇文泰相西魏时,置虞侯都督,后世沿袭。隋为东宫禁卫官,掌侦察、巡逻。唐代后期,藩镇以亲信武官为“都虞侯”、“虞侯”,为军中执法的长官。五代时都虞侯为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宋代沿置,于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步军司均置都虞侯,位次于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此外又有将虞侯,院虞侯等低级武职。 看水浒里陆虞候的地位似乎比林冲的地位要低,可能就是个院虞侯的低级武职吧。

唐代御前侍卫怎么称呼?

贴身侍卫都是有一定军职的勋贵(贵族),唐朝人自称吾、某、我,官员对上自称某,对下在正式场合用吾,平时一般用我,这些称呼只是惯例,并无明令规定。

唐朝为皇上护驾的侍卫:千牛备身(大内带刀侍卫)掌执御刀宿卫侍从。

千牛备身,一种高级禁卫武官,出现时间应该早于北魏宣武帝初年,与北魏鲜卑族的军制习惯有关。千牛备身的名字是由千牛刀到千牛备身再到千牛卫,一步步演化来的在唐代。

唐朝侍卫亲军

在唐朝叫金瓜武士,是皇帝金殿上的仪仗兵兼侍卫,属于正五品带刀侍卫,又分成南北衙禁军。

南衙禁军是政府军,北衙禁军才是真正的皇家军,北衙禁军的规模比较小,分为左右屯卫,仅部署在玄武门 。

宋朝侍卫亲军

五代和宋朝的军事机构设有“侍卫司”。全称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和殿前司分领禁军。五代时,梁太祖始置侍卫马步军,自此,侍卫亲军成为皇帝的亲军。其统官是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以及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

北宋时期,侍卫亲军司,地位在殿前司之上,长官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掌管禁军的大部分,下设马军、步军二司,亦设都指挥使等为长官。

侍卫亲军设马军都指挥使正五品,马军副都指挥使正五品,马军都虞侯从五品,步军都指挥使正五品,步军副都指挥使正五品,步军都虞侯从五品,另设诸军指挥使。

清朝侍卫亲军

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的历史演变

康熙时特设御前大臣和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职务,没有固定的员额和等级限制,由皇帝亲自选授。这些人基本主满洲、蒙古王公勋戚子弟、宗室子弟及主皇帝所赏识的侍卫中擢其优者。

唐代御前侍卫称为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

“千牛卫”是古代所设的一种官职,始于唐代,正式名称为“左右千牛卫”。其章执御刀,在唐代,“左右千牛卫”是大唐南衙“十六卫”中的两“卫”,不领府兵,专责“掌执御刀宿卫侍从”,是皇帝内围贴身卫兵。晚唐以后,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南衙十六卫”的衰败,“左右千牛卫”也逐渐变得徒有虚名,变成了虚衔的一部分。五代、宋、辽、金,皆是如此。

唐代禁卫军分为南、北两衙,左右千牛卫是南衙卫兵。

千牛卫千牛卫2张

千牛卫

南衙卫兵就是“十六卫”,是国家军队。唐朝实行“府兵制”,在“南衙 十六卫”中,除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不领府兵、只负责警卫外,前“十二卫”都遥领全国府兵。

北衙禁军由“北门屯营”逐渐发展为“北衙六军”等,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支就是“羽林军”。北衙禁军是皇帝私人军队,是“募兵”,由皇帝亲信指挥。

南北衙禁卫军共同卫戍皇宫和京师,并相互牵制。但盛唐之后,“南衙 府兵”逐渐衰败,“北衙禁军”逐渐成为中央政权的唯一依靠。

唐代禁卫军分为南、北两衙,左右千牛卫是南衙卫兵。

李元芳(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南衙卫兵就是“十六卫”,是国家军队。 唐朝实行“府兵制”,在“南衙十六卫”中,除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不领府兵、只负责警卫外,前“十二卫”都遥领全国府兵。

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的历史演变

北衙禁军由“北门屯营”逐渐发展为“北衙六军”等,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支就是“羽林军”。北衙禁军是皇帝私人军队,是“募兵”,由皇帝亲信指挥。

南北衙禁卫军共同卫戍皇宫和京师,并相互牵制。但盛唐之后,“南衙府兵”逐渐衰败,“北衙禁军”逐渐成为中央政权的唯一依靠。

赵云担任的中护军是个什么样职位?

额,本人是史学专业,简单说明是这样:

中领军与中护军,是魏晋南北朝的最高禁卫武官,资深者为领军将军、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领军、中护军,其下设诸如武卫将军、殿中将军、直阁将军之流的二级禁卫武官,在那个时代担任领、护军的,大都是握有实权的风云人物。

赵云地位本就不低,那些以为自己跳脱了《演义》设定说赵云地位低的,其实是自己又误解了赵云的官职属性,不必理会。

如果你还有更深的兴趣,可参阅张金龙的《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研究》,上下册。

水浒传中的虞候和提辖是什么官职?

虞候:掌水泽出产之官。《左传.昭公二十年》:“薮泽之薪蒸,虞候守之。”宇文泰相西魏时,置虞候都督,后世沿袭。隋为东宫禁卫官,掌侦察、巡逻。唐代后期,藩镇以亲信武官为都虞候、虞候,为军中执法的长官。五代时都虞候为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

宋代沿置,于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步军司均置都虞候,位次于都指挥使和副都指挥使。此外又有将虞候、院虞候等低级武职。

提辖:提辖,鲁智深曾任此职,为宋时一州或一路所置武职中提辖兵甲者的简称。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编制在30人上下,应相当于现在的排长或武警中队长。

奉御郎是什么官职?

直接听命于皇帝,执行保卫,侦查等职责的内卫府行动队队长级别官员。

内卫府是唐朝武周时期由武则天私自设立的,设立是为了查处违律违法的贪官污吏和不合武则天心意的人的。其负责人为内卫府大阁领,奉御郎为大阁领领导下的第二层级官员。

内卫奉御郎是内卫府上的队长一样属于保卫性质的官员。

魏晋南北朝禁卫武官制度的历史演变

奉御郎武攸决真实身份是反派头目归藏凤,《风起洛阳》的幕后黑手是武思月的哥哥,那个一直以来弱不禁风、颤颤巍巍的武攸决。

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巩固权势,邀恩固宠,而是取而代之,逐鹿天下。

内卫的主要长官称为奉御郎,三品官职。

奉御郎,官名。十六国后燕、北魏置。为皇帝左右的武职侍从,属侍御长,随同皇帝出征。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皆未载。

    内卫奉御郎是内卫府上的队长一样属于保卫性质的官员。

    内卫部门有武则天私自设立的,设立是为了查处违律违法的贪官污吏和不合武则天心意的人的。许多大臣,皇室族人闻风丧胆。这个集团成员多,十分隐蔽,集团要求严格。卫是隋、唐统率禁卫部队的官署。其后员来自各地“番上”(轮值赴京服役)的府兵。

“奉御郎”,是指负责伺候皇室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官员。

“奉御”是隋殿内省设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等六局,每局各置奉御二人总领之。见《隋书·百官志下》。因奉御掌天子供奉,故元明戏曲中亦用以指宦官。

“郎”在这里不代表官职,只是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