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二十周岁有何特殊意义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09 10:20:45 阅读数:9人阅读
  1. 古代称各年龄段的人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
  2. 古代男子,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一直到百岁都怎么称呼?

古代称各年龄段的人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

中国的古代对不同年龄阶段都是有代称的。

△垂髫: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髫,指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古人对孩子幼年时的一种泛称。一般八岁到十四岁的未成年朝均可被称为…总角。

源于古代小孩子没有长大时,都喜欢把头发梳成两个小羊角似的模样。(许多影视作品可以看到)总角之称即由此来。《诗经》中也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成童:十五岁以上。

又有:豆蔻。指女孩子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常常用来比喻少女。

也有:及笄。笄,指头发上的簪子。指少女年龄在十五岁左右,也就是可以梳头插簪子的年龄了。

△弱冠。二十岁左右。弱,指年少,冠指帽子。意为,二十岁时,可以戴成年人的帽子了。

△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龄。

△而立。三十而立。指三十岁。

△怨女。指年龄大而仍未成婚的女子。(相当于现代的剩女)。

古代男子二十周岁有何特殊意义

△不惑。四十而不惑。指四十岁。

△半百。即五十岁。

△花甲。指六十岁。因六十年为一甲子。六十岁时人的头发已花白,故名。

△古稀。人至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

△遐龄。指老人长寿高龄。

古代男子,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一直到百岁都怎么称呼?

古代男子,二十叫及冠,三十叫而立,四十叫不惑,五十叫知天命,六十叫耳顺,七十叫古稀,八十到九十叫耄耋,九十叫鲐背,百岁叫期颐。

及冠,也叫加冠、弱冠,男子满二十岁之后,举行“及冠”之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取“字”。

而立,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是指男子年至三十的时候,应该学有成就。

古代男子二十周岁有何特殊意义

不惑,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是指男子在这个年龄段应该成熟了,遇事能明辨不疑。

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耳顺,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认为男子在这时候要听得进逆耳之言,无所违碍于心。

古稀,原有古来稀少的意思,因为古代因为医疗、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缺陷,导致寿命达到七十的人很少,所以称为古稀。

耄耋,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指年纪很大的人。

鲐背,语出《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为高寿之征。

期颐,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 " 期颐之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