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信息传递的方法与传媒方式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09 13:56:44 阅读数:4人阅读
  1. 古代信件除了称为信外,还称为什么?
  2. 书信的历史的起源?

古代信件除了称为信外,还称为什么?

古代信件除了称为信,还称为书。在古代社会中,书信的传递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它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表达感情、传递命令、进行商贸往来等。古代书信的形式多样,有竹简、木简、纸张等多种载体。书信的写作也非常严谨,需要注意格式、用语、礼节等方面。因为书信代表着发信人的身份和地位,所以古代书信的写作和传递都非常注重礼仪和规矩。

书信的历史的起源?

书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最早的书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在古代,书信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用于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信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但它一直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法与传媒方式

书信起源。先人靠结绳记数,今天打了几头猎物,谁分多少,系几个疙瘩,怕忘了,那是留给自己的“书信”。慢慢的,便有了数字的概念。走到哪个山头,这里猎物很多,便在山崖上画上几群牲口,告知同族这里可以狩猎。这是形象的书信。

  从女娲抟土造人、精卫炼石补天到黄帝大战蚩尤、大禹疏浚洪水,这是古人关于万物起源、人类发展、社会形态演变的书信。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古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信息的传输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人们在占卜之后,把卜辞刻到龟甲兽骨上,不但产生了甲骨文,还产生了“今天是否是黄道吉日,能不能做什么?”的书信。到商周时代,随着冶炼技术的应用,皇族把历史等重要信息刻到国家之重器的青铜鼎上,或颂扬、或警醒,或传于后代,或埋于地下,写出来,绝不是为了自己看的,那是为了铭记历史,教育后代而留下的书信。

春秋战国,人们把书信写在竹简上,先是用绳扎,再用封泥封,之后又在封泥上盖上印章,大概春秋战国时期是七国纷争,战乱频仍,书信的防伪保密就显得极为重要,这也是我国防伪技术的源起吧。

古代信息传递的方法与传媒方式

  东汉蔡伦发明了被誉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为书信大行天下提供了便利条件。无论是文人士大夫还是布衣百姓,都把书信作为相互沟通,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但那时交通并不发达,写完了信,或亲自送去,或托人捎去,若相距遥远,书信在路上走个一年半载也是常事。于是人们羡慕水中的游鱼、天空的飞雁,把思念寄托于碧波水府、白云天幕,图的是一个快字。随着实际需要,于是就有了专门送信的信使,专门为信使驻马休息的驿站。那时的驿站信使都是官方的,因为皇帝要延伸皇权,下达政令。往往是一道圣旨,便是快马接力,昼夜兼程。唐太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荔枝。皇帝便命令通过机要交通,当日送到,于是杨贵妃才能日啖荔枝三百颗。虽然杨贵妃有幸通过机要通信渠道吃到了新鲜的荔枝,但那时信使和驿站的主要功用还是传输信息。从有了文字,有了纸张,书信变成了通信联络的重要手段。书信也就成为延续几千年文明史、传承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