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敖包的渊源与传统庆典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09 15:55:43 阅读数:6人阅读
  1. 敖包相会的来源及其意义?
  2. 六月十三祭敖包的来历?
  3. 敖包相会是啥意思呢?
  4. “敖包相会”里的“敖包”是指什么?
  5. 什么是敖包?
  6. 为什么科尔沁称作敖包相会的地方?

敖包相会的来源及其意义?

敖包起源的说法有很多种,有的说源自起初萨满教祭祀至高无上的神灵“长生天”,有的说源自先民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然而,敖包先于神学的意义是一种草原中的导航标志。在大草原上,假如想找个地方聚聚的话,很难说明白,所以草原人民会约定在敖包见面。

除此以外,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

祭祀敖包时,几十里乃至上百里远的牧民都要带着祭品赶来,敖包前摆放羊背子奶食、圣酒等供品。

1、敖包相会意思就是: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

2、敖包又叫鄂博,蒙语堆子的意思,敖包最早本是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标志,后来演变成为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和汉族的土地庙大概差不多。敖包一般是堆石成台,沙漠中则用柳条堆成。

六月十三祭敖包的来历?

古代蒙古族集会,出征,婚丧都要祭敖包。1,相传从成吉思汗开始,凡部队出征,都要祭敖包,祝福胜利,激励士气。

2,后来在民间,不论婚丧嫁娶,大型集会 那达幕,都开始祭敖包, 以寄托哀思,欢乐喜庆。

相传,蒙古族在安葬的地点将驼羔的血液放掉一部分。第二年将驼羔的母亲带上,沿大致的方向和路线去寻找。如果驼羔在某一处不肯前行,那就是安葬亲人的地点。这时,牧民要垒几块石头,来祭礼亲人。于是沿袭下来,就形成了祭敖包。祭敖包时,人们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添加石块等进行修补,并且加祭祀仪式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神灵降福。

敖包相会是啥意思呢?

敖包相会意思就是: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

祭敖包的渊源与传统庆典

1952年,根据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短篇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的电影剧本《草原上的人们》,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开拍,而歌曲《敖包相会》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据影片编剧之一的玛拉沁夫介绍,他将《敖包相会》的歌词写好后,交给了另一位编剧海默修饰润色,两人几经切磋后,又拿给影片作曲——著名的达斡尔族作曲家通福看。随后,通福来到了他的故乡呼伦贝尔大草原,根据海拉尔河畔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创作而成。

敖包相会是蒙古人的传统文化,每年的六七月份,蒙古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摔跤、赛马、唱歌、跳舞等活动,一些年轻的姑娘小伙则谈情说爱。敖包是用石头堆积起来的园台,上面系着很多的哈达,现在也有往石缝里塞钱的,总之就是一种祝愿或是祭祀活动。

“敖包相会”里的“敖包”是指什么?

敖包相会”里的“敖包”是指石头堆。最初是道路和地界的标识,就像我们现在的路标一样。在很多市县交界处,实际上还起了界标的作用。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安康平安的象征。

“敖包”在蒙古族地区随处可见,一般都是用石块垒成,也有用土堆起来的,有一个的,也有中间一个大的,左右各有六个小的,多筑在山顶或者高地之上,呈圆形,大的有数丈,顶端植有柳条,系有哈达和绸带等,远远就能望见。

祭敖包的渊源与传统庆典

“敖包”在蒙古人心目中象征天与神,世袭传颂,源于草原游牧民族敬奉长生天的信仰,崇高至尊,在过去,都是以部落为单位,有部落首领带领,由部落中的萨满(巫师)主持仪式。现在一般都要在农历五月举行祭敖包的活动。

到了清朝,随着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与盛行,自清朝起,以盟与旗为单位,每年都会有一次盛大的“祭敖包”大会,选择农历五月中旬,届时邀请寺庙中的喇嘛来诵经,祭祀大会因规模不同一到三天,周边的牧区如过节一样,穿着民族服装,男女老少都前往参加。

什么是敖包?

  敖包不是住人的,是祭神的石头堆。“敖包”蒙古音译,意思是“堆”。   敖包本源于萨满教,玛尼堆源于苯教,佛教传入西藏之后和苯教在战争中联合,形成当地特有的佛教叫做藏传佛教。   玛尼堆就是一个例子,藏传佛教在蒙古大地上盛传之后,敖包崇敬也与玛尼堆崇敬有了类似之处。例如都会插经幡、树枝,人们路过的时候会跪拜、转敖包转玛尼堆祈福。在标志性地形上面,会有敖包或玛尼堆。蒙古民族会在广阔的草原上砌一个敖包,藏族会在湖边、山口上堆一个玛尼堆。

为什么科尔沁称作敖包相会的地方?

因为科尔沁是著名的蒙古族地域文化--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科尔沁草原是成吉思汗之弟哈萨尔的领地。蒙古语中,科尔沁的意思是“造弓箭者”科尔沁草原是中国四大草原之一,地处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南坡,松辽平原西端。即从大兴安岭到松辽平原。

祭敖包的渊源与传统庆典

敖包又叫鄂博,蒙语“堆子”的意思,敖包最早本是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标志,后来演变成为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和汉族的土地庙大概差不多。敖包一般是堆石成台,沙漠中则用柳条堆成。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这就是敖包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