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学家中,三纲五常的创始人是谁?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10 00:55:42 阅读数:3人阅读
  1. 什么时期形成了以三常五纲?
  2. 两汉时期谁把礼转换成三纲五常?
  3. 三纲五常谁提出来的?

什么时期形成了以三常五纲?

西汉汉武帝时期形成了三纲五常。

董仲舒把神权君权赋权夫权贯穿在一起,提出了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他认为,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存在着天定的和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并且五常之道是处理君臣和父子等上下尊卑关系的法则。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一个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完整的伦理。

“三纲”,就是指封建社会的以中国道德规范,即“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合称“三纲”。就是说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纲,原意是提纲的总绳,引申为居于支配地位的意思。“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三纲”在战国时期的荀子最先提出来的:“无君以制臣”,无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纵欲;“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第之事兄,若手臂之于仟头目而覆胸腹也......”荀子的这些主张就是封建道德规范“三纲”的雏形。

  明确提出“三纲”概念的是汉朝的董仲舒。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所以“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社会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这些人伦的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将“三纲”定型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是汉代的经学全书《白虎通》三纲五常之说,起于董仲舒,完成于朱熹。但是董仲舒没有将“三纲”和“五常”并提连称,首次并提连称的是东汉后期的经学家马融。东汉后期德尔马融的《论语注》:《论语.为政》说:“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马曰:“所因,谓三纲五常;所损益,谓文质三统。” 这种并提连称意味着封建思想家终于把封建纲纪和处理这种纲纪的道德原则结合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伦理道德体系。

  隋唐以后,“三纲五常”被封建社会道德的核心概念得到强化,成为封建社会统治者加强其通知的思想工具。

  宋朝时期,“朱熹发展天理说,把“三纲五常”与“天理”联结在一起,他认为三纲、五常是天理的展开,是“天理”体现于社会规范的当然的产物,是永恒不变的协调社会关系的妙药”,至此,朱熹的“理一分舒”论便成为社会生活秩序的规范了。

古代哲学家中,三纲五常的创始人是谁?

两汉时期谁把礼转换成三纲五常?

  董仲舒在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 三纲五常是谁确定的

  董仲舒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神学体系。

三纲五常是谁提出的 三纲五常是谁确定的

  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古代哲学家中,三纲五常的创始人是谁?

三纲五常是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按照“贵阳而贱阴”的理论提出的一种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伦理与政治制度。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在董仲舒时期,他将儒家思想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并吸收其他学派的理论,最终创建了儒学为核心的大一统学说。儒家哲学发展到董仲舒时期,儒家正式成为官方正统学说。

三纲五常是西汉的董仲舒提出的,他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结合了法家、阴阳家及道家之说,并为之所用。其中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它是中国宗法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也是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的重要支柱。

三纲五常谁提出来的?

董仲舒。

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按照,贵阳而贱阴的理论提出的一种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伦理与政治制度。董仲舒,广川人,西汉哲学家。他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古代哲学家中,三纲五常的创始人是谁?

西汉董仲舒提出来的。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