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的小虫子分散了我的注意力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22 01:01:56 阅读数:4人阅读
  1. 耳朵里进小虫子有没有事?
  2. 耳朵里进了小虫子?
  3. 虫耳效应?

耳朵里进小虫子有没有事?

耳朵进了小虫子,需要及时取出,以免虫子在耳朵里活动,引起耳朵损伤,造成耳朵感染。如果虫子进入耳朵以后来回活动引起耳鸣以及耳部不适,可以向耳朵里滴一滴酒精,带虫子麻醉死亡后,及时去医院取出。没有酒精的情况下也可以滴一滴香油。

耳朵里进了小虫子?

耳朵进小虫子以后,由于虫子的活动容易引起耳鸣,产生恐惧感,或者是由于虫子的爬动以及部分虫子有可以分泌毒性物质时,可以外耳道皮肤损伤或者是鼓膜的损伤,从而引起感染,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可以用酒精滴入耳朵,虫子死亡后及时去医院取出。

虫耳效应?

说的是耳虫效应吧!

当一首歌曲或旋律(尤其是脍炙人口的)被重复播放时,往往人就会像被洗脑了一样在脑海里不断重复这首歌(或旋律),挥之不去,甚至还会不自觉的哼唱,这就叫做“耳虫效应”。

耳朵里的小虫子分散了我的注意力

耳虫(earworm)是一种无意识(不由自主)的音乐想象。研究人员把萦绕脑海中的歌曲或旋律形象地比喻成一条虫,还把“耳虫” 引起的这种感觉称作“认知瘙痒”,就好像你总忍不住想去挠(回想)它。这种现象由来已久,要不怎么有“绕梁三日,余音袅袅”,“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说法呢。

耳虫现象虽然普遍,但它基本上是无害的,在 Beaman 和 Williams 的研究中只有少数人表示耳虫让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而且耳虫现象一般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平均约半小时。那些越是觉得音乐重要的人,越容易受其干扰,也越难以将这些“不断播放的音乐”赶出脑子。

那些较少体验到这种现象的人也容易被影响。你越是觉得它烦,你越会难受。

甭指望通过转移注意力,听其他音乐的方式摆脱它,最好的办法是甭理它,半个小时左右它就自动消失了

耳朵里的小虫子分散了我的注意力

一、虫耳效应:“耳虫”(英文:Earworm)又称“耳朵虫”,这个词把爬进脑中的音乐形象地比喻成一只虫,所有不可控制的脑海中响起的旋律,都可称为是耳朵虫现象。

二、对于喜欢音乐的人来说,“耳虫”有时已经成了一个动词,体现某些歌曲、乐曲在他们大脑中挥之不去,时常“不请自来”、循环播放的那种纠结状态。在大脑中,信息往往都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关性而存储的。一些提取的线索一旦出现,就会自动触发相关信息。

三、英国雷丁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毕曼发现,耳朵虫的旋律一般都只是音乐中的一小段,其中33%是经常“周而复始”的副歌部分,27%是歌曲的其他部分,只有28%的情况重复的是整首歌曲。《月亮之上》、《最炫民族风》、《忐忑》、《江南style》、《法海你不懂爱》都被列入“耳虫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