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五蕴皆无的深意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25 20:49:43 阅读数:7人阅读
  1. 大话西游2五蕴皆空和克火哪个好?
  2. 坐禅论道的典故?
  3. 为什么说“菩提本无树”比“身是菩提树”的参悟高呢?

大话西游2五蕴皆空和克火哪个好?

大话西游2五蕴皆空好。

五蕴皆空:

  技能效果:使敌方全体单位进入五蕴皆空状态,对此状态下的目标造成伤害时受五行强克和对无属性伤害加成效果影响(仅PVE有效)

  技能说明:

  1.五蕴皆空技能状态持续回合数为3,冷却时间为5回合,与炊金馔玉、枯木逢春等五行状态和万籁俱寂状态会相互覆盖,不能同时存在。

  2.五蕴皆空技能与炊金馔玉、枯木逢春等五行技能和万籁俱寂技能相互冲突,召唤兽同时领悟多个时只有一个生效;

  3.五蕴皆空状态下目标受到伤害时,不再计算攻击方与受击方的五行相克关系,只与攻击方的五行强克和对无属性目标伤害加成有关;

领悟五蕴皆无的深意

坐禅论道的典故?

宋代佛印禅师登坛说法,好友苏东坡前来参加,大堂坐无虚席,没有空位了。禅师看到苏东坡时说:“人都坐满了,此间已无学士坐处。”

苏东坡一向好禅,马上机锋相对回答禅师说:“既然此间无坐处,我就以禅师四大五蕴之身为座。”

禅师看到苏东坡与他论禅,于是说:“学士!我有一个问题问你,如果你回答得出来,那么我老和尚的身体就当你的座位,如果你回答不出来,那么你身上的玉带就要留下本寺,做为纪念。”苏东坡一向自命不凡,以为准胜无疑,便答应了。佛印禅师就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请问学士要坐那里呢?”

苏东坡为之语塞。

苏东坡的玉带因此输给佛印禅师,至今仍留存于金山寺。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与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主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东坡自觉修持有得,便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过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的批示,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二字,不禁无名火起,立即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着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地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何必骂人呢?”禅师若无其事地说:“我骂你什么啊?”苏东坡于是将诗上批的“ 放屁”二字拿给禅师看。禅师呵呵大笑道:“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苏东坡听罢,惭愧不已。

还有一次,苏东坡与禅师坐而论道,东坡突起玩心,对禅师说:“大师,你知道此刻你在我眼中像什么吗?”禅师说不知。东坡说:“在我眼中,你就是一堆牛粪。”谁知大师并未大怒,反而莞尔一笑:“恰恰相反,在我眼中,你是一朵鲜花。”东坡乐不可支,回家把这事得意地跟小妹谈起。苏小妹说:“哥哥啊,你以为你占了便宜么?”东坡不解:“不是吗?我骂他是牛粪,他不好意思生气,只得赞美我是鲜花了。”小妹说:“不对啊哥哥。佛家有云,心中有即眼中有,你看他是牛粪,是因为你心有牛粪,他看你是鲜花,则是因为他心如鲜花啊。”苏东坡满面通红。

众所周知,苏东坡乃北宋文豪,诗词大家,他才华横溢,英气逼人,在文学史上可算是一位独当一面、玉树临风的佼佼者。但就是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也不免会有满脸羞惭的时候。古时冯梦龙的“三言二拍”里曾提到当时民间有俗谚云:“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苏轼是何等聪明,却在自鸣得意时栽倒在聪明面前,失却了面子,收获了羞愧。

  苏东坡的尴尬告诉我们,即使名满天下的巨星,也还是有个性上的不足,也有知识上的欠缺,因此,为人谦虚为要,切不可狂妄自大。

为什么说“菩提本无树”比“身是菩提树”的参悟高呢?

首先,现在人们传诵的是“菩提本无树”,而不是“身是菩提树”,可见“菩提本无树”意境应在“身是菩提树”之上。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说的类似于我们今天的3正5s,强调心如明镜,勤于整理。

惠能不识书,但却能悟出“菩提本无树”,其境界己突破常人所能及,“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心中无物,何物能淫?

我等凡人,终无法完会参透以上偈句!

领悟五蕴皆无的深意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看《心经》

全文如下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从这部心经里面可以看得出来,菩萨得大自在滴时候,心是无挂碍的。不仅仅是诸位大菩萨智慧最深的时候是这样。就连三世诸佛都是依般若波罗多而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也就是宇宙中最至高无上的智慧。这样的智者是心无挂碍的。心无挂碍是什么样子的呢?是如同心经里描述的样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是括号里面那个样子的。其中有这样几个字(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宇宙人生就是这个样子的。而且佛教还有一句最经典的话(一念不生,万法庄严)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达到潜意识里都没有任何杂念,那就是很高深滴境界了。

如果说有净有垢的话,那就是这个人的修行还不够,不够菩萨的果位。是有自己的知识和见解的。还没彻底的觉悟。

现在我们可以看看神秀和慧能法师的这两首偈语了。神秀说(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告诉大家要时时刻刻关照自己这颗心,不要被污染了。显然这是没有彻底开悟,与心经里面所描述的佛菩萨的至高无上的境界相距甚远。

我们再来看看慧能大师滴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无论我们的身体或者是心念,本来都是虚妄不实的。更不存在什么清净与污染之说。这种境界正与心经所描述的诸佛菩萨的高深境界相契合。所以说慧能大师的境界要高于神秀的境界。







菩提本无树,是说法身佛无形无相,是说的无相的究竟法!是佛无修无证,本自具足!是破四相!

身是菩提树,是说的有相的,有增有减的,有修有证的世间法!有佛可成,有法可修!是着四相!

两个人看世界不同!

菩提本无树,是说菩提里没有树,代表什么都没有,即所有相皆是虚妄假相,没有相是实相,实相无相,断相即佛。

身是菩提树,是有树有相,即住相,住相即凡夫。

这时佛高还是凡夫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