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作者:admin 时间:2023-06-01 13:54:07 阅读数:16人阅读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抒情方式.jpg

唐代诗人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他从小聪明好学,特别爱学诗词。在唐高宗庆祝他的第四个年头(659)时,10岁的杨炯被选入弘文馆,成为神童。商元三年(676),他应再试,补校书郎。永春元年(682),中书侍郎薛举荐他为馆学士,后移至太子詹氏司职。

在684年,武则天连续三年(692年)受封。7月15日,洛阳宫拿出一个兰花盆,分送给一个佛寺。武则天和大臣们在洛阳城门楼上观看。杨炯随即写了一篇题为《兰盆颂》的文章,献给武则天,大赞武则天的周朝,并希望武则天“望仁贤,有纯俗,远人,判狱,省宴”。

杨炯的抒情方式是通过写文章来表达对武则天的崇拜和赞美。他用华丽的词汇,娓娓道来,把自己心中对武则天的景仰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方式让武则天非常感动,也为杨炯赢得了一个百夫长的奖励。

以上是关于杨炯如何通过抒情方式赢得一个百夫长的详细解释。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错误,请联系作者进行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