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调节过程图解(体温调节过程图解含大脑皮层)

作者:admin 时间:2023-08-13 12:36:18 阅读数:8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体温调节过程图解

1、高中生物体温调节过程图解 在整合各方传来的温度信息后,将这些信息与调定点比较,并调节散热或产热,维持体温的恒定[2]。

2、从上面的图解中可以看出,当体温高于正常体温时,下丘脑感受到变化,通过神经-体液发送信息,使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同时,肌肉和肝脏等产热减少,体温下降,维持正常体温。

3、看刻度和数字中间的三棱的地方,三棱的地方就是起到放大的作用。两根手指捏住体温计上端,并轻轻地晃,就能看到一条金属线。

4、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对黄体素的作用非常敏感,当排卵后,卵泡形成黄体,分泌黄体素并作用于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基础体温上升到一定水平,一般在37℃~37。2℃,并持续14天。故黄体期较卵泡期的基础体温高,称作高温相。

5、激素调节的特点?【拓展】激素调节关系: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2014?成都模拟)如图是人体感染H7N9流感病毒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

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通过多种机制来“守疆护土”,防止病毒继续感染和扩散。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屏障。在病毒入侵人体之前,人体的皮肤和黏膜会形成一道屏障,防止病毒进入身体。

RNA通过翻译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病毒由于寄生于寄主的活细胞内,因此需通过细胞免疫予以清除。考点:本题考查禽流感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热作用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IFN和IL一1a产生增加,作用于丘脑下部的COX,合成PGE2,引起发热。葛根汤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体温升高,其机制不同于阿司匹林等COX抑制剂,通过抑制IL一1a产生而减轻发热。

根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23],人感染H7N9禽流感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生物中生理过程有哪些

1、植物是光合生物,其生理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物质吸收、生长发育等。

2、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是三大生理过程。

3、高中生物表现特异性的生理过程可小结如下:酶和底物的特异性结合;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激素和受体的特异性结合;神经递质和受体的特异性结合。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被转运的分子与载体的特异性结合。

基础体温BBT(图解)

共有六天的可能。BBT双相曲线,只能表示成熟的卵泡已经黄素化,提示卵巢有排卵和黄体形成,因血中孕酮值达17nmol/L(4ng/ml)就有致热作用,故基础体温上升。

不知是否是在每天的同一个时间段测的,一般女性测体温是在每天早上7点左右刚起床时测,每天测量的时间一定要统一。表中08~17号波动较大,女性一个月中体温比较衡定,有波动的时期只有两个:一是月经期,一是排卵期。

什么是基础体温 基础体温指睡眠6~8小时后醒来,未作任何活动(包括起床、谈话、大小便、吸烟、进食等)前,立即以口腔表测量所得的体温(简称B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