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表现为何种价态(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呈几价)

作者:admin 时间:2023-09-04 22:28:13 阅读数:213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碳的化合价该如何选择呢?

1、当氧化剂充足时,一般用4价,当氧化剂不足时一般用2价。如: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氧化铜过量),起始阶段由碳的量充足(还原剂充足,相对来讲就是氧化剂不足),生成的是一氧化碳。

2、例如,一氧化碳中氧元素为-2价,碳则为+2价;二氧化碳中碳为+4价。

3、单键每连一个氧的,碳化合价升一;连一个氢,降一,连一个碳,计为零;双键每连一个氧,升二;连碳,不计。

4、碳元素的化合价有-1,-2,-3,-4,0,+1,+2,+3,+4。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ⅣA族。容易形成共价键,且形成化合物的种类繁多。

c的化合价

1、碳元素的化合价有-1,-2,-3,-4,0,+1,+2,+3,+4。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ⅣA族。容易形成共价键,且形成化合物的种类繁多。

2、碳元素的化合价有-1,-2,-3,-4,0,+1,+2,+3,+4,(选看)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ⅣA族。可知该元素容易形成共价键,且形成化合物的种类繁多。

3、CH4中-4价、C为0价、CO中+2价、CO2中+4价 有机物中,C的价位是变化的,在不同或相同的有机物分子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不同的,但依然遵守化合价法则,即正化合价总数和负化合价总数的代数和为零。

4、在无机物中,C有0,+2,+4三种价态。但在有机物中C的价态非常多,从-4到+4中任意数都有可能成为C的化合价。

5、比个例子 像乙烷中的C,一个C和3个H相连再和一个C相连,C和C之间电子不偏向,而C会吸引H的电子,所以用化合价表示就是-3价。

有机物中碳的化合价是多少

这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普遍认为通过其他元素的化合价来推算c的,在有机化合物中,均认为(基本上)氧负二价。氢正一价。氮负三价。

碳的化合价一般是++4价,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0,在有机物中是-1~-4价。

碳元素的化合价有-1,-2,-3,-4,0,+1,+2,+3,+4。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第ⅣA族。容易形成共价键,且形成化合物的种类繁多。

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等碳酸盐类、碳酸、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等;正2价。常见化合物为一氧化碳;负1价。常见化合物为碳化钙、碳化镁等碳化物;负4价。常见化合物为甲烷等有机物;0价。常见化合物为单质碳。

C的化合价为何如此多变

这是因为Cl最外层是7个电子,非常想要再得到一个电子,以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当然Cl还有++1等化合价,但是在初中都不是很常见。

因为在化学反应中某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得失不同所以一些原子有多种价态。

至于为什么有的物质的化合价有很好几个?这是因为有些元素,如:c,它可以的4个电子或失4个电子,因为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当化合价为奇数时,如cl,它的价态又-1,1,3等,不可能出现2或4价态。

简单的说,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由于它的电子组态(或者说电子的排布状态)决定的,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其电子得失变化会不同,所以化合价也不同。

碳元素在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什么是负价的

1、原理也很简单,就是电子对偏向某个原子导致化合价变化。例如:乙醛中醛基的碳为+1,而乙醇中有一个碳为-1价。这两个都为正四价,碳的外层价电子有四个,怎么可能失去一个电子?不符合杂化轨道理论。

2、它们一般可燃、不易溶于水,反应机理复杂,现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分科:有机化学。

3、假如是化学式配平,那就把O看成-2价,H看成+1价,把化合物看成0价,来求C的价数,然后配平。

4、先回答你第二个问题:金属元素没有负价。于是第一问也就解决了,Na必定是正价,H只能-1,金属氢化物的H元素一般都是-1价。 追问:有机物的碳元素化合价很复杂。

5、在有机物里一般不用化合价这个概念 在有机物中,碳周围可能连接吸/给电子基团,所以事实上碳并不一定是0价。应该说很少有有机物中的碳是0价的。

6、有机物的性质与无机物大不相同,它们一般可燃、不易溶于水,反应机理复杂,现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分科 有机化学。 碳元素的化合价 C—X中C为+1价,C—O中C为+1价,C—N中C为+1价,C=O中C为+2价,C≡N中C为+3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