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因什么得名)

作者:admin 时间:2023-09-19 11:15:05 阅读数:6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嵩山书院的简介

1、嵩阳书院是我国古代高等学府,它与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郑州登封市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

2、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但时间最长,最有名气的是作为儒教以圣地之后,嵩阳书院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为嵩阳寺,为佛教活动场所,僧待多达数百人。

3、最早,嵩阳书院是北魏孝文帝时期建的一座寺庙,叫做嵩阳寺;隋朝时期寺庙改为道观,更名为嵩阳观;唐朝时唐高宗李治游嵩山,曾将嵩阳观临时辟为行宫,名为“奉天宫”。

4、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我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指哪些书院?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1、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嵩阳书院嵩阳书院,本名嵩阳寺,坐落于河南省登封城区北5千米嵩山南边的山脚下,靠着峻极峰,应对双溪河,因地处在嵩山之阳而而出名。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知名名牌大学,古代历史以理学类而出名于世。

2、四大书院书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起于唐,盛于宋,传统书院主要以讲学研修、藏书出版、接待访学等为重要功能,历史上,岳麓、白鹿洞、石鼓、嵩阳等四大书院曾盛名天下。

3、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分别是指:岳麓(今湖南长沙岳麓山)书院、白鹿洞(今江西庐山)书院、嵩阳(今河南登封)书院、应天(今河南商丘)书院。

4、名声也就被传开了。总结,在中国古代,最誉为四大书院的分别是河南商丘南湖畔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的“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山的“嵩阳书院”,江西九江庐山的“白鹿洞书院”。

5、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又称应天府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应天书院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人才辈出而居北宋“四大书院”之首。

6、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分别是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

中国古代有四大书院,四大书院具体是什么?

1、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分别是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具体介绍如下:应天书院。

2、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分别是指:岳麓(今湖南长沙岳麓山)书院、白鹿洞(今江西庐山)书院、嵩阳(今河南登封)书院、应天(今河南商丘)书院。

3、四大书院指应天府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以及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分别是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

4、中国四大书院是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

5、四大书院为: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这四大书院的地址分别在河南商丘、湖南长沙、江西九江,以及河南郑州。

请问,宋元时期的书院有哪些?对当时有怎样的影响?

1、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私立学院,由南宋理学家张栻创办。它以讲学为主,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2、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

3、当时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的社会功能尤其显现,同时也标志着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已经在宋代形成。宋代以白鹿洞书院最为知名。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

少林寺的三棵将军柏的历史

嵩阳书院有两棵柏树,树龄约为四千五百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柏树。这两棵柏树分别是“大将军”、“二将军”,连同毁于明末的“三将军”,合称“将军柏”。

相传,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登游嵩山,来到嵩阳书院游览,他一进头道门,看见一棵柏树身材高大,枝叶茂密,不禁赞叹不已,遂信口赐封它为“大将军。”封罢大将军,汉武帝在群臣的呼拥下,朝院内走去。

游览了少林寺之后,驱车来到10多里之外的嵩阳书院。

三将军柏毁于明末。关于将军柏树龄一直是个神秘的话题。该树从受封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赵朴初老先生留有“嵩阳有周柏,阅世三千岁”的赞美诗句。

三棵受封的大柏树,因皇帝封的不合理,都感到不是滋味:三将军柏认为自己是嵩山中最大的柏树,却封了个“三将军”,太不合理,又恼又怒,一气之下,枝叶枯萎,一命呜呼!现在游人已看不到它了。

求嵩阳书院大门口楹联(并解释)

1、上联是说接近四方的只有中央之地,统领泰山华山恒山衡山,边塞关河礼对神圣的中岳;下联是说经历九个朝代成为都市,包容伊瀍洛涧等河流,天山风雨从嵩山而起。

2、嵩阳书院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至圣无域浑天下;盛极有范垂人间。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塞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天地人合称三才;石书画又添三宝。

3、乾隆帝御封嵩阳书院大门对联中的九朝都会”。洛阳九朝古都的说法来源于此。

4、——周相题庐山白鹿洞书院三贤祠九江水抱一洞院,半由天半不由天,二代十全成造化;三贤祠对五老峰,谁是石谁匪是石,八心万古绝磨磷。——周相题庐山白鹿洞书院三贤祠【忠节祠】大节精忠,二贤君臣义重;化名善俗,异世出处同心。

5、”箕阴即阳城,在嵩山南麓,《大记》云:“伯益旧政,就国于箕山之阴,是箕山为益封国也”。今舜墓嵩山之马峪川,启母墓在嵩阳书院之左,许由、巢父墓均在箕山之颠。“尧舜遗风”,“尧天舜日”之语流传至今。

6、书院门口有一座唐碑,高九米,宽二点零四米,厚一点零五米。碑制宏大乃嵩山之冠。系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74年)刻立,李林甫撰文,内容主要是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唐代大书法家徐浩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