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登堡界面摆放的位置

作者:admin 时间:2023-09-23 19:08:21 阅读数:30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古登堡界面指的什么地方?

古登堡界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定义: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圈与外核流体圈的分界面。整个地幔圈由上地幔、下地幔的D′层和下地幔的D″层组成。地球物理的研究表明,D″′层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

B 试题分析: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深处,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而地壳和地幔的界线是莫霍界面;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古登堡面是位于地下2900KM深处,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是什么

1、古登堡界面,又名古腾堡界面。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而划分,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2、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自莫霍面向下,地震波持续增大,在地下2900公里处纵波速度由164公里/秒,突然降为1公里/秒,而横波由3公里/秒至此完全消失。

3、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古登堡面:在软流层之下,直至地球内部约2900公里深度的界面处,属于地幔圈。由于地球外核为液态,在地幔中的地震波S波(S波及横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不能穿过此界面在外核中传播。

4、由地震学家康拉德发现。古登堡面——地幔与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1914年由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1莱曼面——内、外地核之间的不连续面(或间断面)。1936年由丹麦地震学家莱曼女士发现。

5、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是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故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或莫氏面)。古登堡面这个界面是古登堡在1914年发现的,所以以古登堡界面为此命名。

6、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公里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

古登堡界面以下是什么态

1、横波不能穿过古登堡界面,就是因为界面以下的物质是液态(地球外核)。地核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地核主要成分为铁、镍等。目前很多专家认为,地球内核中的主要物质有可能是处于晶体状态的铁镍合金。

2、地球的内部一般来说是分为三个部分的,比方说地壳地幔和地核,一般来说现在人类只能进入到地下几百米,连几千米一般都达不到,因为地下还对人来说还是一个迷的名义。

3、纵波 横波 古登堡界面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地下2900KM为古登堡界面,古登堡面以下为液态或熔融状态,故横波小时,纵波速度也明显下降。

4、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这两个界面上地震波的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莫霍界面以上是固态地壳,古登堡界面以上莫霍界面以下是液态地幔。

5、和古登堡界面(B界面,2900km处)为界。故判断A地壳、F地幔、G地核。(2)B界面——古登堡界面,以下G地核,为熔融状态。(3)E为上地幔上部大致80—400km处,存在软流层,大致为岩浆岩的发源地——融融状态。

古登堡界面位于地下多少千米

古登堡界面位于地下2900千米处。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圈与外核流体圈的分界面。

年,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又发现,在地下2900千米的地方,纵波速度突然减慢,横波则消失了,这说明,这里的物质密度变小了,固体物质也没有了,地球之心在这里,只剩下了液体和气体。这个深度,就被称为“古登堡面”。

年,德国物理地球学家古登堡(1936年加入美国籍)发现地下约2900千米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明显下降(纵波速度下降,横波直接消失),后证实这里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人们将这个界面称为“ 古登堡界面”。

Gutenberg)发现地下2885千米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明显变化,其中纵波的速度明显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后来证实这里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人们将这个界面称为“古登堡界面”(Gutenberg discontinuity),或称为古氏不连续面。

地球的两个界面是什么?两个界面之间的圈层是什么?

地球内部圈层由外向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地球内圈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地壳+软流层=岩石圈 纵波,横波通过地幔速度最大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地球不止一个核心,而是两个即内核和外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