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劳动效率计算公式 农业劳动生产率指的是什么

作者:admin 时间:2023-09-24 18:04:15 阅读数:29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叫劳动生产率?

1、劳动生产率(Labourproductivity)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2、劳动生产率(Labour productivity)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3、劳动生产率 指的是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 。劳动生产率 指的是劳动者在一段时间内创造出的劳动成果与其付出的劳动量所形成的比值。

4、劳动生产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劳动力,生产商品的数量,比如说全社会生产一双皮鞋要一个人10个小时才能完成,那么一双皮鞋的价值量就是10小时。也就是说劳动生产率是10小时一双皮鞋。这是说的平均数。

5、劳动生产率是用于考核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6、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即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劳动力生产商品的数量。公式表示为: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劳动时间。

农业经营效率的定义

衡量农业强的指标包括: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农业科技创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性。生产效率指农业产量与资源投入的比值,高效率意味着更多的产量和更少的资源浪费。

农业环境效率是一个有害投入比率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环境效率是指在既定技术水平条件下,普通投入(资本、劳动力、水资源)和产出保持不变,可以实现的最小化有害投入(有害投入指排放的污水)与当前的有害投入之间的比率。

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就是产业化经营的农业占农业总体的比例。农业产业化经营其实质就是用管理现代工业的办法来组织现代农业的生产和经营。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时间与劳动成果的比率。是反映劳动者的生产效果和能力的指标。通常用平均每个农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品产量或产值来表示,或者用生产单位农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试述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12分...

自然因素:热量、雨热同期、地形、土壤、水源;社会因素:科技水平、交通、市场、人口、国家政策等。农业劳动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使用和消费。它是人们直接、间接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

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不仅指劳动实际操作技术,而且也包括劳动者接受新生产技术手段,适应新工艺流程的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

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科学技术越发展,其成果运用于生产越普遍,就越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按按不同人员的范围计算,可分为:(1)按全部职工计算:就是全员劳动生产率。(2)按生产工人计算:就是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计算公式为: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劳动生产率有两种算法:(1)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算法: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销售额为单位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为:总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体从业人员平均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