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战役失利的因素 中条山战役影响

作者:admin 时间:2023-10-10 01:59:28 阅读数:16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揭秘中条山战役是怎么失败的

日军全力决战,而中国军队对双方实力缺乏清醒的估计。中国军队在战前按蒋介石要求,甚至还抽调部队去反共,“中条山的铁柱子”第四集团军被调离,使中条山地区兵力反下降到十七八万人。

中条山战役失败原因:首先是日军全力决战,而中国军队对双方实力缺乏清醒的估计。其次是战前日军准备认真充分,中国军队则仓促应战。

首先是日军全力决战,而国军对双方实力缺乏清醒的估计。战前,卫立煌原来是凭着二十六万大军与日军四个师团对峙,所以才能长期坚持中条山防线,并自称“东方马其诺防线”。

抗日战争时期最耻辱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中条山战役

若是提起中国抗战历史上最为耻辱的一场战役,无疑是史上称之为的中条山战役,也称作晋南会战。这场战役,国军被俘三点五万人,遗弃尸体四点二万具,而日军仅被打死六百七十三人,负伤二千二百九十二人。

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

中条山战役(日方称之为“中原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

蒋介石在战败后感叹此战是中国抗战最大之耻辱。中条山战役伤亡之惨烈堪比南京大屠杀。日军在五月七日从三面大举进攻防守的国民军,鲜血遍染中条山的土地,十八万国民党军被日军围困,物资匮乏、弹尽粮绝,伤亡惨重。

日军为什么唯一没有进入大西北原因3

1、因为在黄河沿线分段设防,抗击日军。划分了河防部队守备分界线,明确指挥关系,拟定击退日军西渡黄河时的各种具体作战计划;进行了战术研究、战役准备、特种地形的战斗演习和射击技术训练。

2、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特点充分证明了他们只是保持压力的程度,并非真正的夺取。也就是在总战略计划上没有打算过要拿下陕西。双方都非常清楚,日军主力必然是自郑州开封一线南下,企图从长江北岸进入四川。

3、39年后八路军在华北建立了根据地,深入敌后,不断向日军发起攻击,使得日寇再无力西顾了。此后,他们偃旗息鼓,不再企图打到陕西了。黄河天险加上抗日军民的顽强抵抗,致使日军始终未能占领陕西的一寸土地。

4、\x0d\x0a1938年3月,日军牛岛、川岸师团兵临山西风陵渡。

中条山战役强渡黄河牺牲了很多将士,为什么非渡不可呢?

1、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5万人,阵亡将士2万人,日军据中方公布毙伤9900人,按日方数字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

2、年6月5日,在日军骑兵、野炮、山炮联队和空军约3万余人的强烈攻势下,防守中条山的以“陕西愣娃”为主的杨虎城旧部第38军、96军和川军第47军在突围中弹尽粮绝,屡屡受挫,将士们不愿束手就擒。

3、八百军人弹尽粮绝跳黄河。1939年6月5日,在日军骑兵、野炮、山炮联队和空军约3万余人的强烈攻势下,防守中条山的以“陕西愣娃”为主的杨虎城旧部第38军、96军和川军第47军在突围中弹尽粮绝,屡屡受挫。

4、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亲临平陆慰问第四集团军官兵、热情盛赞陕军为中条山的铁柱子。

5、但因战区主帅缺位,上述命令未能得到有效组织施行,致使“会战开始第二日,因情况剧变,敌之来势极猛。当严令各部应力保现态势,粉碎敌蚀食中条山企图,诱敌于有利地带,转取攻势,而夹殄之”。

6、因为有黄河阻隔。表面上看着他们渡过黄河不是问题,但重型战车、大炮就不是那么容易过河了,毕竟日军没有大量大型军舰和登陆艇在黄河上,更不说河水浅不利于大型军舰航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