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在受冻条件下的极限强度是指什么?

作者:admin 时间:2023-10-25 16:47:56 阅读数:6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混凝土的受冻临界强度对混凝土有什么影响

1、受冻的混凝土在解冻后,其强度虽能继续增长,但已不能达到原设计的强度等级。试验证明,混凝土遭受冻结带来的危害,与遭冻的时间早晚、水灰比等有关,遭冻时间愈早,水灰比愈大,则强度损失愈多,反之则损失少。

2、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如受到负温侵袭,水泥的水化作用受到阻碍,其中游离水分开始结冰,体积增大9%,有使混凝土冻裂而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危险。采用妥善的养护方法,防止早期受冻是保证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的关键。

3、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受冻的混凝土解冻后其强度虽然继续增长,但已不能达到原设计的级别。试验证明,混凝土遭受冻结其后期抗压强度降低的数值,与受冻时其强度的高低直接有关。

4、混凝土的受冻临界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冻前的强度不低于此强度,则其后期强度的增长将不会因受冻而受到很大影响;若低于此强度,则其后期强度将会受到不利影响,甚至达不到设计要求。

5、由此可见,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水的形态变化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水在混凝土中的形态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浇混凝土在冻结前有一段预养期,可以增加其内部液相,减少固相,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

6、混凝土浇筑时,如其温度越低,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均会延长,相比之下终凝时间延长的更为明显。低温条件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低温条件会降低水泥的水化速率,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什么是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

混凝土临界强度是指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普通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冬期施工中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必须达到的最低强度称为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

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混凝土基本能够抵抗冰胀应力的最低强度(受冻后,最终强度损失不超过5%的预养强度值)。

普通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冬期施工中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必须达到的最低强度称为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这就是施工中容许受冻临界强度。这种规定是出于施工过程中偶遇冻害,解除后,冻害损失较小,不至于大得难于接受。

混凝土的受冻临界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冻前的强度不低于此强度,则其后期强度的增长将不会因受冻而受到很大影响;若低于此强度,则其后期强度将会受到不利影响,甚至达不到设计要求。

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采用综合蓄热法、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低于0 MPa,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30℃时,采用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低于0MPa。

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

中国现行规范规定,这一临界强度值为28天正常养护强度的40%,并不小于5兆帕。

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采用综合蓄热法、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低于0 MPa,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30℃时,采用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低于0MPa。

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其临界强度不能低于其标准值的30%,C10混凝土不能低于5兆帕,掺防冻剂的混凝土不能低于4兆帕。新拌混凝土在受冻后再恢复正温养护,强度可继续增长,并达到设计标号95%以上所需的初始强度。

什么是受冻临界强度

问题一:什么事受冻临界强度 这是一个建筑术语,即: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必须订到的最低强度。达到临界强度混凝土即使受冻后也能保持强度继续增长,不至于发生冻害而降低强度。

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是混凝土遭冻结后其后期抗压强度损失在5%以内的混凝土预养强度值,就是是冬期施工中浇筑的混凝土在受冻以前必须达到的最低强度。即混凝土内部温度降到规定温度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必须达到受冻临界强度。

混凝土的受冻临界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冻前的强度不低于此强度,则其后期强度的增长将不会因受冻而受到很大影响;若低于此强度,则其后期强度将会受到不利影响,甚至达不到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