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在朝廷中委任了谁担任重要职位?(齐桓公所处朝代)

作者:admin 时间:2023-10-29 12:21:50 阅读数:9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桓公知士文言文阅读答案

1、齐桓公很了解宁戚,准备委任他管理国家的政务。

2、于是连夜点灯,大排筵席,亲自宴请宁戚,并请他担任齐国的相国.宁戚担任相国之后,协助齐桓公九次联合诸侯,成就霸业,促进了天下的安定统像齐桓公这样可算是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了.。

3、齐桓公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齐桓公是那个朝代的人,他是什么职位?

1、第一,春秋时期的姜氏小白(姜小白),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职位皇帝 第二,战国时期的田氏午(田午),齐桓公,田氏代齐的田齐第三代君主,职业也是皇帝 曲直不相容是齐桓公姜小白的第一谋臣管仲所说。

2、春秋时期。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出生于临淄(又称营丘),春秋时期齐国第15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齐国内乱后,小白继国君位,任管仲为相,实行军政合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3、齐桓公(公元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齐氏,名小白,终年73岁。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1] 。

4、齐桓公是哪个朝代的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

5、齐桓公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齐国人。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齐小白,春秋五霸之首,先秦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

秦汉时期“三公九卿”是指哪些?

1、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的一种制度。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即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

2、秦汉时期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指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典客(大鸿胪)、廷尉(大理)、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等。

3、三公九卿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高级官职,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下面设置九卿。秦朝的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这九个部门的长官。

4、秦朝的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这九个部门的长官。汉朝改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兴禄勋,典客为大鸿胪,治粟内史大司农。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5、秦朝实施的“三公九卿”中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是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汉代也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