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有恒产,坚持有恒心(坚持 恒心)

作者:admin 时间:2023-11-02 07:30:05 阅读数:13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理解“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句话

1、意思是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这句话出自于孟子的《孟子梁惠王上》。

2、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民之为道 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3、意思是:对于普通人而言,有一定财产收入的人,才会有相对稳定的、入流层面的心灵品质与道德规范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否则就不会如此。

4、“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的含义是什么?这句话的基本翻译是: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有恒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出自哪里?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的意思是有固定产业的人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没有固定产业的就不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

这几句选自《孟子》卷五 《孟子·滕文公上》:《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出自战国孟子的《孟子·滕文公上》,选自《孟子》卷五。

意思是:对于普通人而言,有一定财产收入的人,才会有相对稳定的、入流层面的心灵品质与道德规范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财产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否则就不会如此。

《孟子·滕文公上》:“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梁惠王上》:“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民无恒产,则无恒心。

1、“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的翻译:至于民众,如果没有固定不变的产业,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

2、这个有恒产,然后有恒心其实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现实的妥协。并不是说孟子就认为,“有恒产者有恒心”就是一种理想状态。

3、孟子:“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孟子》译:对于老百姓来说,如果没有固定的资产,就不会有安稳的心。孟子时代,许多老百姓为生活所迫,四处奔波,流离失所,有些还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