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方言语音变迁的历史考察 晋方言的实际分布区

作者:admin 时间:2023-11-07 08:23:36 阅读数:17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晋语的历史

晋语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秦晋”起源说,一种是“赵魏之西北”起源说,但无论是哪种说法正确,都可以肯定晋语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是古语中最早的一批方言。

山西地处中国北方,但当地使用的方言是晋语而不是官话,这是因为山西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等因素导致的。首先,山西地处华北地区,与陕西、河南等省份相邻,这些省份也使用晋语,因此晋语在山西的传播和使用比较广泛。

晋语的使用范围因为环境比较闭塞,所以得以延续下来,至今它的核心使用区域主要为太原话和吕梁话。

山西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晋语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晋语的声调有极复杂的连续变调现象。

从战国的赵国到汉代的并州共有七百年,漫长的历史时期是这一地理区域产生了相同的文化和语言,所以扬雄《方言》中就有“赵、魏之西北方言”(不妨简称之为“赵方言”、“赵语”),这应该就是现代晋语的祖语。

古代“官话”的演变发展,究竟是怎样的?

1、八:清朝 清初开始以满语为国语,随后汉语官话成为国语。

2、隋朝统一中国,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南北朝官音融合形成长安官音(秦音)。唐承隋制。隋、唐国语为“汉音”,或“秦音”。隋唐都长安,并以洛阳为东都,此时中原及关中汉音在与各民族交融后已有所演变。

3、南宋定都于杭州,中原雅音也随之在杭州扩大了影响,以至于今天的杭州话还同中原官话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今天开封和杭州都大量保留着同样的儿化韵尾。

晋语的学术研究

1、乔全生多年来致力于山西方言研究,先后出版《晋方言语法研究》《晋方言语音史研究》《洪洞方言研究》《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等学术著作。他的研究团队挂在研究所有一副对联“擎天伫地方九州言三晋,索古求今贯千载注百音”。

2、普通话没入声,入声是一种收塞音韵尾的声调,它很短促。这也是晋语的一大特点。 普通话与大同话都有阴平、阴平、上声、入声四调,但相同的方言调研报告。 大同方言是晋语的代表,研究大同方言音系对晋语的发展很有意义。

3、”对陕北晋语沿河方言语法和秦晋两省黄河沿岸方言的考察,为纠正晋语研究的不平衡状况、全面深入地揭示晋语的特点、解决晋语分区问题和开展晋语史研究做出了努力。方言语法研究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

4、山西说打回来是被原路返回的意思。晋语一直在北方方言中被视为异类,它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独具特色。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亟待开发。

5、今山西大部分地区和毗邻地区在春秋时期为晋国所有,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据学者(陈庆延《方言史研究中的社会语言学视角——以晋语史为例》)观察今晋语的区域早在公元前325年到前295年在赵武灵王手中已经初定规模。

「普通话」是如何演变的?中国语言发展史介绍!

1、普通话发展史 篇1 周朝 据传官方语言以周天子所在地为准,是周朝的统治者和各地诸侯所共用之语言,为周音,称雅言。各诸侯国交往的需要也促进了雅言的形成发展,有了音和韵,“声成文谓之音,声音相和谓之韵”。

2、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

3、大规模的种族灭绝使北方地区“空成一个巨大的语言区”后,元朝政府规定学校教学必须使用以“大都”为基础的世界性语言,使“大都”逐渐流行于北方地区,成为广泛流行的北方方言之源。

晋语的语音

古老的入声晋语具有入声,入声在南方诸语中才比较常见。晋语的入声韵尾收喉塞(晋城话等部分邯新片除外),保存了喉塞音式的入声。因此,晋语是四声齐全的。

发音相似:客家话和晋语的发音比较接近,都有一些相同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例如,“开”在客家话中读作“kai”,在晋语中读作“kai”。

靖边方言属晋语语系,其语音、语汇、语法与普通话大致相同,但也有一定的差别。其特点是:语音重,鼻音大,入声调多,阴阳不分。词语丰富生动,保留有许多文言词语,还有许多生涩难懂的地方词语。

声调是如何演变的

1、上声演变为现代汉语的第三声。 去声演变为现代汉语的阴去、阳去和轻声。 入声演变为现代汉语的多个声调,包括阴入、阳入、上入、去入等。

2、音调数量减少 中古汉语中有八个声调,而北京话中只有四个声调。这是因为在语言演变的过程中,一些声调合并或消失了。高平声的变化 中古汉语的高平声在北京音中变为阴平声。

3、此外,古汉语的声调演变还呈现出“浊上归去”的规律。古汉语中的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汉语中变为去声,即全浊上声变为去声。例如,“舅父”“动荡”等字在古汉语中是全浊上声,在现代汉语中就变成了去声。

4、中古的平声分化成阴平和阳平,入声调逐渐消失,分别派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现代普通话,属于近代音系统,而诗词写作,却要依照中古音系的声韵标准,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写作时勤翻韵书,以免出错。

5、声调是如何演变的?汉语的声调,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不断的分化组合。在学术界,通常以“平上去入”四声作为基本声调分类。在平上去入四类的基础上,加上阴,阳,上,下等形容词作为清浊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