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基性岩体的层状特征及其成因

作者:admin 时间:2023-12-09 09:48:54 阅读数:6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超基性岩类

超基性喷出岩在自然界分布很少,目前已发现的岩石类型有苦橄岩、科马提岩、麦美奇岩、玻基橄榄岩、玻基辉橄岩、玻基辉石岩等。◎苦橄岩:是富含橄榄石的超基性或超镁铁质火山岩。深色,具粒状结构。

超基性喷出岩在自然界分布很少,目前已发现的岩石类型有苦橄岩、科马提岩、麦美奇岩、玻基橄榄岩、玻基辉橄岩、玻基辉岩等。苦橄岩是富含橄榄石的超基性或超镁铁质火山岩。深色,具粒状结构。

超基性岩类:在四大岩类中,超基性岩类在地表分布很少,是四大岩类中最小的一个分支,仅占岩浆岩总面积的0.4%。

可分为深成岩和喷出岩,通常包括橄榄岩、苦橄岩、科马提岩、麦美奇岩、金伯利岩、玻基橄榄岩、玻基辉石岩等。其中橄榄岩是超基性岩中最常见的岩石。

超基性岩的结构、构造和矿物成份是什么。

超基性岩在化学成分上,贫SiOK2O、Na2O,富MgO、FeO。在矿物成分上,以铁镁矿物为主(90%),主要为富镁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其次为褐色角闪石、黑云母、金云母,一般不含或很少含长石。

矿物成分很复杂,既有原生的矿物橄榄石、金云母、镁铝榴石、金刚石等,又有蚀变矿物蛇纹石、绿泥石、碳酸盐矿物等,还有来自地壳深处其他岩石和围岩捕虏体中的矿物。

超基性岩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1)概述 本类岩石是超基性岩中最常见的一类,属硅酸不饱和的钙碱性系列的岩石。化学成分总的特征是贫硅(SiO245%)、贫碱、富镁铁。

基性岩类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其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

基性-超基性侵入岩

新太古代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呈长条状、透镜状存在于古元古代二长花岗岩中,邻区同位素年龄锆石(U—Pb)安子沟测年结果为2713Ma,南官庄测年结果为2706Ma、2697Ma,区域上侵入泰山岩群并被蒙山岩套侵入,认为其形成时代为新太古代阜平期。

这类岩石的特点是:二氧化硅含量较超基性岩多,但仍不饱和,CaO、FeO和MgO含量为20%左右,故岩石中含较多量的基性斜长石和深色矿物,不含石英,颜色较深。超基性,为火成岩的一类。火成岩由岩浆直接凝固而成。

岩床(sill)又称岩席(sheet),岩浆沿围岩层面流动散开,构成厚度较均匀的、近水平的板状侵入体(图1-2,1-5)。岩床厚度小而面积大为其特征。基性-超基性侵入体常见该产状。

吕梁期有超基性岩浆的侵入活动,主要侵位于东西向构造带中的太古界内。已知有两个岩群,约计二十余个岩体,其规模一般不大,均属铁质超基性岩类,具有磁铁矿及铂族元素矿化。

超基性岩体的层状特征及其成因

卧虎—柳树庄与古生代超基性岩有关的蛇纹岩、铬铁矿、镍(铂)矿床成矿...

1、带内由超基性、基性岩体引起的航磁异常呈带状分布,强度高,特别是泰山庙—大河及古城—邢集异常比已探明具中型规模蛇纹岩矿床的卧虎和张家冲异常强度大得多,达780~1000γ,峰值尖锐,异常明显。

2、卧虎蛇纹岩矿区位于信阳县游河乡,距信阳市19公里。该矿床为蚀变超基性岩型蛇纹岩矿。卧虎一带有大小不等7个超基性岩体构成岩体群,岩体群全长5600米。其中,1号岩体较大,长1700米,最宽处达410米。其他岩体均很小。

3、在曼尼普尔邦的一些地方的基性—超基性岩中发现有含镍或含镍、钴的铜硫化物矿化,矿体呈脉状或透镜状,其中含镍为0.33%~0.6%不等。铬铁矿分别产于橄榄岩、蛇纹石化橄榄岩、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中。

4、中基性-中酸性火山产生一些铁锌矿床,如谢尔塔拉铁锌矿床;中酸性火山-侵入作用产生一些铜钼多金属矿床,如乌奴格吐山铜钼矿床,在火山-侵入作用下,有中酸性岩浆形成的矿床。

超基性岩体的层状特征及其成因

5、尽管这一地区尚未发现原生铬铁矿矿床,但是古定超大型铬铁矿砂矿的存在,为进一步寻找原生矿床提供了重要线索。 马江地区的铬铁矿矿床属于典型的洋中脊型,从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和矿物化学上都有重要显示。

6、陆洋碰撞环境中成矿作用与碰撞时间可以比较接近,主要于碰撞带上,有海相火山岩型与岩浆型矿床。如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过程中在内蒙古一带形成海相火山岩型白乃庙铜矿、温都尔庙铁矿以及与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型铬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