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分类及教学反思(小泥鳅活动反思)

作者:admin 时间:2023-12-21 05:04:34 阅读数:5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怎么分辨黄鳝泥鳅?

1、品种不同:泥鳅和黄鳝的品种不同,其中泥鳅是属于鳅科的底栖鱼类,它通常在2龄时开始性成熟,繁殖季节在每年的4-9月份,且每年的6-7月份为繁殖盛期,而黄鳝是属于合鳃鱼科的鱼类,其繁殖季节通常在每年的6-8月份。

2、形态区别 黄鳝:黄鳝体长约70公分,无鳞或具很小鳞片,背、臀鳍很低且绕过尾端相连续,鳃通常仅于喉部有一外鳃孔。

3、外观区别 从整体来看,虽然泥鳅和黄鳝比较像,但若是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诸多差异。首先,二者的头部有差异,泥鳅比黄鳝的头部小。二者的胡子也有差异,泥鳅有胡子,但黄鳝则没有胡子。

4、外形不同 黄鳝的身体润滑无鳞片,背部呈现黄褐色,腹部颜色较浅,全身有不规则斑点,各鳍不发达基本消失,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刺少肉厚。泥鳅的身体背部为灰褐色,下部呈现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

5、品种不同 泥鳅:泥鳅属于鳅科,我国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可食用、入药。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黄鳝:鳝鱼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黄鳝属。

6、泥鳅有鳞,体为长圆柱形,口下位,呈马蹄形,尾部侧扁,上颌3对,较大,口须5对,下颌2对,一大一小,尾鳍为圆形,鳞片细小,埋于皮下,体背及背侧是灰黑色,并有黑色小斑点,体侧的下半部是白色或浅黄色。

幼儿园大班《捉泥鳅》教案

请个别幼儿尝试捉泥鳅,问:你捉起来觉得怎么样?请全体幼儿一起试试捉泥鳅,体验泥鳅的光滑,不易捉住。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捉泥鳅》。教学目标 能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情绪。通过演唱歌曲,认识4/4拍,了解其街拍特点及强弱规律。

在活动中,幼儿在亲自操作和体验中自然地发现了棉手套易捉泥鳅的现象,同时,幼儿认识了两种材料的特点,发现了材料特点与捉泥鳅难易程度的关系,从而让他们自发地建构起粗糙的材料具有防滑作用的经验。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泥鳅2 科学活动: 泥鳅 宁波市第一幼儿园:俞宏波 目标: 初步感受、了解泥鳅,对小动物抱有探究的兴趣; 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中让幼儿意识到摩擦力的存在。 重点: 初步了解泥鳅,探索用各种材料捉泥鳅。

捉泥鳅是一款适合幼儿园儿童玩的游戏。游戏中,孩子们需要全神贯注地观察和追赶小泥鳅,增强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幼儿园互动游戏捉泥鳅的游戏规则和玩法教案 捉泥鳅是一款适合幼儿园的互动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下是游戏的规则和玩法:游戏规则 游戏参与者分为两组,每组人数不少于3人。

中班教案

1、中班教案 篇1 活动背景: 小脚虽然在幼儿的生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但却很少被幼儿注意。由于小脚丫大多数时候是被鞋袜包裹着的,没有显露出来的机会,因此幼儿对它的关注少,了解也不够。而这却是现成的并且是来自幼儿自身的教育资源。

泥鳅的分类及教学反思(小泥鳅活动反思)

2、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情节发展和角色情感变化。 能与同伴合作阅读,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大班) 初步懂得要获得友谊,就要与同伴平等相处,学会谦让和宽容。

3、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通过故事,体验对家进一步的理解。 了解一家人在一起开心才会快乐的道理。 活动准备: 《方脸和圆脸》背景图 活动过程: 引子 师:每个人都有家,小朋友有家,老师也有家。

4、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理解儿歌内容,熟练朗诵儿歌。 教育幼儿做事要认真细心。 活动准备: 丁丁、大家、螃蟹、鸭子、小兔、大马的正确图片与错误图片。

泥鳅的特点

体形:泥鳅体较小而细长,前端呈亚圆筒形,腹部圆,后端侧扁。体高与体长之比为7:8。头部:泥鳅头部较尖,吻部向前突出,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亚下位,呈马蹄形。

体形 泥鳅体较小而细长,前端呈亚圆筒形,腹部圆,后端侧扁。体高与体长之比为 7:8。2 头部 泥鳅头部较尖,吻部向前突出,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亚下位,呈马蹄形。唇软,有细皱纹和小突起。

泥鳅的分类及教学反思(小泥鳅活动反思)

泥鳅不仅能利用鳃呼吸,还能够利用皮肤和肠呼吸。用肠呼吸是泥鳅特有的生理现象。

并且泥鳅的肉质非常的细嫩和鲜美,每100克可食的部分就有14~26克的蛋白质,比很多鱼类的蛋白质都要高。营养丰富同时还有8~9克的脂肪,热量大概在100~117千卡,而且泥鳅具有食杂性并且生长较快等一系列的特点。

泥鳅的生活环境及特点 生活环境 泥鳅主要分布在河川、湖泊、池塘、水库、沟渠、水田等水体中,栖息于腐殖质含量丰富的底泥以及水体的底层淤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