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中的博学之士是谁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03 04:43:59 阅读数:3人阅读
  1. 中庸的博学之士指?
  2. 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的人才是谁?
  3. 博学的人怎么称呼?
  4. 考试设立博学鸿词科的朝代是?

中庸的博学之士指?

是指要多方面地学,审慎地求问,慎重地思考,明白地分辨,笃诚地践行。

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别人一次能够做到的,自己用一百次能够做到,别人十次能够做到,自己用一千次能够做到。果真能够按此道而行,虽然愚昧一定能够明智,虽然柔弱一定能够强大。”

博学之士的意思是指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审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忠实地实践。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十九章,是一种治学之道,旨在强调学习必须全面、审慎、深入、求实,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的人才是谁?

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的人才是孟轲。

1. 官方的历史记载及相关文献记录都表明,秦穆公曾用五张羊皮换来一位名叫孟轲的博学之士,孟轲著有《孟子》等经典著作,成为了儒家学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

2. 《富春山居图》中也涂绘了秦穆公和孟轲交流的场景,加上历代文艺作品和文化传承中的不断描写和赞美,孟轲被大众广泛认知并尊重。

3. 在今天,孟轲的著作依然广为传阅,孟家大宗也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续写,这一切都表明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的人才是孟轲。

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的人才,据《史记》记载,是白起。白起(公元前281年-公元前345年)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将领和军事家,他与秦穆公之子庶长君有过多次交往,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一次,秦穆公想要招揽白起到秦国为官,但白起本人不愿离开赵国。于是,秦穆公通过送上五张羊皮的方式表示感激,并以此换取了白起的效力。从此,白起成为秦国的大将军,曾参与平定六国,是秦朝的重要元勋之一。

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的人才是商鞅。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政治家、改革家,被誉为“变法先驱”。他主张“法家”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法度制度”、“分封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等,使秦国从一个小国逐渐崛起成为霸主。

秦国用五张羊皮换来的大夫是百里奚。

百里奚,被作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奴隶,由晋国送到秦国的。途中,百里奚逃离秦国,跑到了楚国。秦穆公,为不引起楚国的关注,故意按照当时奴隶的价格(五张黑羊皮)换回来了。百里奚进入秦国后,被任为大夫,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当、举必功”,为秦国崛起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博学的人怎么称呼?

1、书痴,指古代专心读书之人。如陆游诗云:“白头尚作书痴在,剩乞朱黄与校雠。”

揭秘历史中的博学之士是谁

2、书库,指博学饱识之士。《隋书·公孙景茂传》载:他“少好学,博涉经史”,“时人称为书库”。

3、书癫,指读书入迷、忘形似癫的人。如陆游在《寒夜读书》一诗中曾用“书癫”一词自我解嘲,诗云:“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1、才子:古称德才兼备,才华横溢的人。

《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这人是有子建之才, 潘安之貌, 江南数一数二的才子。”

2、青藜学士:指博学之士。

揭秘历史中的博学之士是谁

《三辅黄图·阁》:“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直青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来,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3、博物君子:指博学多识的人。

《史记·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考试设立博学鸿词科的朝代是?

博学鸿词科可追溯至于唐开元年间,始称“博学宏词”,目的在于考拔能文之士,但不常设。宋代时,因进士科重经义、策论,朝廷甚感起草诏、诰、章、表等应用文书乏人。遂于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重置此科。清代康熙与乾隆时曾两次举试,因乾隆名弘历,“宏”音形义与“弘”相近,故改为博学鸿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