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文言文句子的技巧与方法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16 02:24:19 阅读数:3人阅读
  1. 古诗赏析的方法?
  2. 文言文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3. 说文解字经典语句摘录赏析?

古诗赏析的方法?

古诗最好的赏析方法就是先弄清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背景;古诗内容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个人感情的宣泄,读懂一首诗就是了解诗人内心深处的想法,对时代的看法和态度。然后搞清楚古诗的种类派别赏析就非常容易了……古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诗的题材又分山水诗、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等;田园诗的代表诗人陶渊明等,还有边塞题材的诗、爱国诗,代表人物岳飞和屈原;思乡诗、哲理诗、怀古诗,咏物诗等等……盛唐时期又出现了一类闺怨诗,抒发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以及少女怀春的感情。代表人物:李清照。

赏析的赏,是鉴赏的意思,析,指分析,赏析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赏析的基础是反复诵读,反复涵咏。古人强调读书,说一天不读书,就俗气了。这里的读,就是诵读。只有把诗歌背的如出自己之心,如出自己之手,才能正确理解诗歌内容,用到的时候,才能脱口而出。现在的孩子读诗词不开口,这不是好习惯。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十天了,也没换新曲子 。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只熟悉了乐曲,还没掌握技法呢?过了些时候,老师又说,可以学习新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了解思想感情呢?又过了些日子,他还没有学习新曲子,认为自己还没有了解作者那个人呢。乐曲和诗歌一样都需要反复诵读。

要分析诗中的形象,词句的意境,体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刘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就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很多诗,是直接抒情的,如,李白的低头思故乡。但大部分诗歌,温柔敦厚,是用形象说话的,所以,清,王国维提出了意境说,认为诗歌具有无我之意境,才算好诗。这等于,作诗的在和咱读者捉迷藏,什么意思,不告诉你,你猜吧?这叫含蓄美。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能读出什么感情?是诗人对美景的赞叹,还是很少有朋友来一起举杯的孤独?结合前两句的形象分析,应该是孤独之情了。

还有马致远的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运用多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渲染了漂泊在外的游子的羁旅之愁,思乡只苦。可见抓住形象,才能分析感情。

我们还可以赏析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古代人写诗,注重锤炼词语。老杜曾经有诗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宋祁在玉楼春中写到,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境界全出。写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很多诗歌,富有哲理,我们也可以从理趣的角度去赏析。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道理。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未来肯定比现在好的智慧。

赏析诗歌还需要了解背景,这样才能批文入情。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般人当做写景诗,看看背景就知道,朱熹生在南宋,一生未踏入孔子故乡,他是在写读书感受,只要你走进书中,任何人都能领略到哲理的美妙。

俗话说:诗言志。如何赏析古诗,说白了就是要真正了解诗作者们在说啥,为什么要这么说?

换言之,欣赏古诗其实有点儿类似欣赏西方古典音乐——这段音乐的主题是什么?作曲家要表达什么?他的主旋律究竟是什么?

古诗,有两种;一种是“古体诗”比如《诗经》以及汉代的《乐府诗》;另外就是“今体诗”,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格律诗。

唐朝诗人也写古体诗,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换言之,除了“楚辞”以外的是古体诗,唐代人写的“行、吟、歌”也是古体,因为没有严格的格律。

今体诗,也就是格律诗不用说了,就是“律诗”、“绝句”;宋词以及元散曲等等有格律限制的诗。

诗的形式,或者古体诗,或者近体诗,这些都不重要,教科书中都有,一般的词典中也可以查得到。欣赏古诗不是欣赏它的形式而是内容 。

赏析文言文句子的技巧与方法

欣赏内容,主要欣赏什么呢?关键词,也就是所谓“诗眼”。

诗人写诗,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偶然得一佳句,自己觉得是神来之笔,日后不断发展延伸,连词成句最后成了一首诗。

我们欣赏的目的,就是要找出诗人作品里面的关键词,他的“神来之笔”,这就是整首诗里面的“眼”,也是“纲”,纲举才能目张。

举个例子。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句出自宋代人宋祁之手的宋词《玉楼春•春景》;全文如下: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的“关键词”或者说“眼”就是一个“闹”字。“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而至于这个词牌的来历什么?上下阙怎么分还重要吗?

文言文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1、要理解中心思想

文言文阅读也是阅读,所以,首先就要弄清楚中心思想是什么?文章写的是哪些人、哪些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如果是议论文言文,就要了解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有哪些论据?

2、划分层次、结构

很多同学觉得划分层次比较麻烦,对于文言文来说恰恰要通过划分层次来帮助了解文章思想,文章结构,这样才能提升对材料的理解,降低出错率。

3、敢于直译

直译就是直接翻译,平时学习中,很多学生读古文都是“一边看文章、一边看译文”其实这样很不利于考试答题,因为,一旦到了考场同学们很容易失去答题信心,总觉得自己答的不对,所以,在平时要多练习直译,帮助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自信。

4、多读几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当我们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文言文时,不妨先不看问题,静下心来多读几遍文章,或许从中能找到解题灵感。

5、围绕核心思想作答

在做主观题时通常会用这三种方式来回答:(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目的就是要围绕核心思想来回答,即使有一些瑕疵,也不会影响总体得分,但是,如果撇开核心思想,就会离题万里,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得不到高分。

理解文言文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方法:

1. 学习文言常用词汇:文言文的词汇是现代汉语的大量废弃词汇和古代文化特有的词汇。学习常用文言词汇对于理解文言文非常重要。

2. 学习语法:文言文语法不同于现代汉语,学习文言文的语法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句式和语法结构常常需要通过大量的习题来熟悉。

赏析文言文句子的技巧与方法

3. 掌握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古文的背景和文化语境,对于理解古文也有重要的帮助。了解当时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对于把握古文的意思和脉络非常重要。

4. 练习阅读:只有通过大量的读书来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可以从教材或者优秀的古文读本开始,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加读量,逐渐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5. 理解情感和修辞:古文常常利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对于理解文言文,掌握古人的情感和修辞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学习和理解文言文需要时间和耐心。只有日积月累,不断积累经验和学习知识,才能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习文言文理解需要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

1. 了解文言文的基础语法和词汇。

因为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差别很大,逐字逐句地理解是不太可行的,所以我们需要学会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如主、谓、宾、状语、句型结构等,以及常用的文言词汇。

2. 掌握文言文的上下文语境。

文言文的语境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一个词语或句子在上下文中的位置、背景、对象等都对我们理解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

3. 注重细节。

文言文的意思往往并不在句子的表面,需要我们观察细节,比如,修辞手法、字词的用法、标点符号等,都可能会影响文言文的意义。

4. 借助工具。

有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来辅助理解,这些工具包括注释、译文、词典、翻译软件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度依赖这些工具。

总之,学习文言文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不断地积累和练习,明确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基础知识,细心观察文本,才能逐渐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技巧。

说文解字经典语句摘录赏析?

揭示今古文之争:"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穷洞圣人之微旨"其迷误不喻,岂下人背哉!

"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众长,至于大小,信一丶而有证。"和"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

言必有据,大小都得确凿有证,不晓得悬而阙之,态度严谨今人几人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