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事迹和卓越贡献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16 23:42:16 阅读数:4人阅读
  1. 怎样评价唐太宗这个人?
  2. 唐太宗主要事迹概括?
  3. 李世民的生平事迹?
  4. 唐太宗的十项优秀品格?

怎样评价唐太宗这个人?

唐太宗是什么样的人,历史上给的评价是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的明君。其实,我觉得李世民最大的特点就是认清现实,认清自己。因为历史上做到这一点的君王很少。

他清楚明白隋朝灭亡的原因,所以在大唐建立的时候规避了隋朝问题,以子民为重。

他清楚明白个人有缺点,所以他跟魏征开创出了君臣之间的典范模板。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但是,也有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兄弟逼父亲退位,以及有传他篡改史书这些负面。

总得来说人无完人,千古一帝!

一.枭雄。李世民为了取得皇位,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逼父。有野心,亦有才华。

唐太宗的事迹和卓越贡献

二.擅用能人。李世民能发现他人长处且不嫉妒,懂得欣赏他人优点。

三. 有强烈的责任心。他勤于政务,有时一连工作几个小时也未停下来休息。

四. 胸怀宽广。魏征与李世民的故事想必大家也是耳熟能详了,这里便不多加赘述。

唐太宗在历史上属于文治武功都比较均衡的一个君主,没有隋炀帝那么极端暴政,也没有汉武大帝穷兵黩武,他对后世影响主要在对外族

包容,对外政治联合制衡,其他都是延续隋朝制度的改革,在前朝基础上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为开元盛世打下了丰厚的基础,但被唐玄宗李隆基玩崩了,造成安史之乱,大唐荣耀急转直下。


功绩:

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②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如“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敢于直言的魏征等。

③沿用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避免宰相专权。

④合并州县,革除唐初“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⑤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中央设国子学、太学等,学校还有了专业分科,如医学、算学、天文学等。

⑥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尊称他为“天可汗”。唐太宗还设立安西都护符作为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⑦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蕃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唐太宗实行一些比较开明的政策,既维护了统治,又使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奠定了基础,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

过失:

但是到了贞观后期,太宗又大兴土木,而且穷兵黩武,学隋炀帝远征高句丽,隋炀帝百万大军进攻高丽,最后失败,是隋炀帝自己的原因。 但是唐太宗进攻高丽说不上失败。

因为唐太宗进攻高丽的军队总共只有区区几万人,第一次没有成功,但也没有溃败,第二次成功了,最终的结果是高丽臣服于大唐,在战争中,唐太宗提拔了一批年轻将领,最著名的就是名将薛仁贵。唐太宗对他说:“我不喜得高丽,喜得薛仁贵!”(大意是这么说的)。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①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②他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如“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敢于直言的魏征等。

③沿用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避免宰相专权。

④合并州县,革除唐初“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⑤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中央设国子学、太学等,学校还有了专业分科,如医学、算学、天文学等。

⑥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尊称他为“天可汗”。唐太宗还设立安西都护符作为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⑦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加强了唐蕃友好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⑧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

唐太宗实行一些比较开明的政策,既维护了统治,又使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奠定了基础,不愧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唐太宗历史贡献及晚年得失:

唐太宗曾说过:「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翦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乂安,自谓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颇有自矜之意。此吾之过也。」可见太宗对自己的武功治绩,曾经有过骄傲自满的心态。

历史贡献

其实,太宗所说的削平群雄,大定天下,自然是他的伟大功绩,但是这只是一个统帅的业绩,其他的将帅也是可以完成这个任务的。而安定国内形势,恢复发展生产,巩固并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与其他国家的交往,繁荣学术和文化,这才是唐太宗作为一个皇帝的主要功业。

而在太宗与大臣论治过程中,所形成的政治思想和君臣一体的政治局面,更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政治家多把唐太宗作为自己效法的楷模,把贞观之治作为自己追求的政治目标。

唐太宗的事迹和卓越贡献

晚年得失

到贞观中晚年,唐太宗自认为在武功、文治和怀远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古人,骄傲自满的情绪因而大大地滋长,不再鼓励臣下对自己提出意见,臣下提出意见后,接受时多少也有些勉强,而在个人享受的贪欲方面也与日俱增。唐太宗自己承认,「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於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

但是总的说来,在贪欲和享乐方面,太宗还能注意到不超出人民

唐太宗主要事迹概括?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他门客的建议下,先发制人,于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发动政变,兄弟喋血,一举消灭成、元吉的势力,成为王朝的唯一继承人。

是年八月初九,他强迫他父亲李渊让位,自己即位为帝,是为唐太宗。次年改年号为“贞观”。自此开始了他二十三年的统治。

李世民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外开疆拓土,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患得了痢疾,医治无效,于次年五月病死于终南山别墅“含风殿”。他死后被葬在今天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是为“昭陵”。他的谥号为“文皇帝”。

贞观之治:唐太宗即位后,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安定边疆:灭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平定高昌置安西都护府;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送文成公主和亲于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发展了汉、藏两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唐太宗的主要事迹有:

1、唐太宗恢复了“均田制”,18岁以上的男子分田百亩,其中80亩为“口分田”、20亩为“永业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国家赋税的收入,并多少限制了豪强对土地的兼并。“均田制”为唐朝前期的富强提供了物质基础。

2、唐太宗推行了“府兵制”。府兵即卫士,由政府从民户中点集,21岁应征,60岁免役。卫士平时务农,农闲的时候集中在一起进行训练。服役时要自备兵器资粮,分批轮流守护京城或边境。一旦有战争爆发,兵士们回兵府,由朝廷下令征集,交给大将统率。

待战争结束以后,大将回朝廷,兵士回兵府。这种从农民中征招,兵源比较有保证的兵制叫做“寓兵于农”。这种做法既把部分军需品转嫁到农民身上,减轻了国家的军费负担,同时,由于兵将不能长期相守,避免了有野心的将帅拥兵割据。

3、唐太宗还注意减轻赋税和徭役,大力提倡节俭,反对大兴土木,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由于采取了这些有力的措施,唐太宗在位的20多年中,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都发展到了空前的盛况,“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国内一派繁荣的景象。

边境以外的一些部落都纷纷来归附,各国商旅来往更是络绎不绝。这时候的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昌盛的封建国家。

李世民的生平事迹?

公元599年1月,李世民出生于陇西成纪,家庭背景十分显赫。其曾祖父李虎是北周的八大柱国之一。受封为唐国公;祖父袭封唐国公,曾任隋朝安州总管;父亲李渊是隋文帝独孤皇后的姨侄;母亲是神武功窦毅的女儿,是位出色的才女。

李世民自幼聪慧过人。写得一手好字,又武艺娴熟,擅长骑射,深得李渊的宠爱。7岁时就被封为唐国公,后来又做了太原留守。

617年5月,李渊在晋阳(近太原)起兵,李世民为统帅,11月李世民率兵攻占长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隋朝灭亡。武德元年(618年)5月,李渊称帝,建国号为唐,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任尚书令,弟弟李元吉被封为齐王。

唐王朝建立之初。刘武周侵占并州,李世民挂帅出征,大破刘军,收复了并州。然后,又领兵向东,先后讨平河北窦建德、洛阳王世充以及瓦岗军、江淮杜伏威以及李轨、薛举等割据势力,到623年,李世民东征西讨,用了4年零1个月逐步平定了天下。

李世民与日俱增的威望和地位逐步威胁到了李建成的太子宝座,同时也引起了齐王李元吉的嫉妒。武德晚年,李氏兄弟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而且愈演愈烈,终于于武德九年(626年)演出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渊也在两个月后,被迫退位,改称太上皇。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世民即帝位,次年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

李世民即位后,虚怀纳谏,采纳魏征的意见,定出“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即安,远人自服”(《旧唐书·魏征传》)的方针,积极推行均田制等有效措施,恢复生产,励精图治,使得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国势强盛,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

唐太宗从20岁登基到51岁去世,在位23年,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谱写了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十项优秀品格?

唐太宗身上有这些优秀品质: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唐太宗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爱民如子,广纳言良,公私分明。

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接受隋亡的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政治经济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