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战的定义与涵义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26 18:04:39 阅读数:6人阅读
  1. 军事高技术群包括哪些?
  2. 智能化战争与信息化战争的区别?
  3. 什么手段是电磁空间里的侦察兵?
  4. 电磁战的范围不包括哪种?
  5. 世界上最早提出信息战的是谁?

军事高技术群包括哪些?

军事高技术群包括人工智能、无人系统、太空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量子技术、材料科学、能源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升作战能力、情报收集和处理能力、装备性能等,对于现代战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技术也在军民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军事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军事高技术应该有6大技术群,分别为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六大领域。这6大技术群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不断涌现新的学科和技术,并且都被运用到军事上。 所谓军事高技术,就是应用于军事领域的现代高新科学技术。即已经应用或即将应用于军事领域中,并对现代军事和现代战争产生重大影响的高新科学技术群。

1)侦察和监视技术;

(2)伪装与隐身技术;

(3)精确制导技术;

(4)电子战与信息战技术;

(5)自动化指挥技术;

(6)军事航天技术;

(7)核、生、化技术;

(8)新概念武器技术。

智能化战争与信息化战争的区别?

智能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有以下几点区别:
1. 技术侧重点不同:智能化战争更加注重使用先进的智能技术,而信息化战争则更加注重信息系统的应用和信息战的战略。
2. 目标范围不同:智能化战争的目标范围更广泛,不仅仅限于军事领域,还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而信息化战争更加偏重于信息系统和网络空间。
3. 战争手段不同:智能化战争注重使用智能化武器装备和机器人等技术,而信息化战争则注重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攻防手段。
4. 影响因素不同:智能化战争的成败更多地依赖于技术实力和军事装备,而信息化战争则更加依赖于信息传输和管理的能力。
总的来说,智能化战争更加强调科技发展和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而信息化战争则更加注重信息系统和网络空间的运用,它们在战争形态、战争手段和战争影响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智能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是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1. 智能化战争(Intelligent Warfare):智能化战争强调的是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自动化和自主系统等技术,提高军事力量的智能化水平。智能化战争着眼于利用智能技术来增强指挥控制、情报侦察、作战计划和决策等方面的能力,以提高作战效能和战争胜算。

2. 信息化战争(Information Warfare):信息化战争强调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在网络空间中进行作战和斗争,以达到军事、政治、经济和心理等多层面的目标。信息化战争包括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情报战等各种形式,旨在通过信息优势、信息攻防和信息操控等手段对敌方进行干扰、摧毁或迷惑。

电子战的定义与涵义

总结来说,智能化战争更加注重利用智能技术提升军事力量的智能化水平,强调智能决策和自主系统的应用;而信息化战争则侧重于在网络空间中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战争和斗争,强调信息优势和信息操控的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智能化战争和信息化战争并非完全独立,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在现代战争中,智能化和信息化常常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共同推动着现代战争方式和形态的变革。

智能指的是智慧能力。将智能武器运用在战争中,是现代战争显著特点,在现代战争中除以往运筹维帷,更多表现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如卫星,飞机,无人机。

信息指消息,信息化战争则将消息提升至战争的重要及主体位置。电子设备将消息快速,准确传达到智能战争机器,并实施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什么手段是电磁空间里的侦察兵?

电子战的主要作战手段包括电子支援、电子进攻和电子防御。其中电子厂支援手段是电磁空间里的“侦察兵”,在飞机、军舰和地面武器装备上安装的电子侦察装置。

电子支援措施定义:搜索、截获、定位、识别与分析敌方电子设备辐射的电磁能量,并为实施电子对抗、电子反对抗、威胁告警、回避、目标截获和寻的提供所需电子战信息的措施。

电磁战的范围不包括哪种?

电磁战不包括网络战

电磁战或称电子战,被定义为使用电磁能(从无线电波到伽马射线等)来攻击敌人并破坏敌方电子设备使用效能的一系列军事行动。

在地面上,可以对GPS信号进行干扰。GPS信号对于了解战区的情况(无论是敌方还是己方部队)至关重要,还可以对无人机技术进行抑制,以阻止它们接收信号,从而使其无法飞行。

世界上最早提出信息战的是谁?

22年前,沈伟光出版了世界上首部《信息战》学术专著;

14年前,沈伟光在奥地利首次国际信息战论坛上发表了“为遏制信息战而奋斗”的演讲;

美国著名战略研究员埃弗雷特及同行在《信息战与美国国家安全的评论》一文中表示:“世界上最早提出信息战概念的,是一位非西方人,中国的沈伟光先生。”沈伟光由此被国外媒体称为“信息战之父”。

1987年,《解放军报》以《信息战的崛起》为题报道了沈伟光的研究情况。2004年,沈伟光在本报发表了《信息有国界》《斩首仍将继续》等文章。一些媒体称沈伟光为著名军事理论家,沈伟光则更喜欢自称未来学家,致力于战争控制与未来学研究。

电子战的定义与涵义

已知资料中,"信息战"这一军事术语最早出现在1985年3月美国《电子防御》杂志上发表的"电子战与信息战"一文:"现在,电子战是一个更大概念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而不只是一种信号战斗。""这个更大范畴也包括阻止敌方攻击我方决策能力。这场斗争可公认为是“信息战”。 ‍我国开展信息战理论研究较早。1986年,我国军事专家沈伟光先生在《信息战》专著中,就曾指出,广义的信息战指(在军事、政治、经济、科技及社会领域)对垒的军事集团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的斗争,狭义的信息战指战争中交战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它是现代战争的本质特征之一。

沈伟光。

信息战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是一位参加过作战的中国军人沈伟光首先发现并提出的,浙江大学1990年出版了世界首部中国人沈伟光著的《信息战》论。

1991年的海湾战争由美国等多国部队在战场上进行了首次实践。国外1992年美国国防部颁发的《国防部指令》提到了信息战。信息战不只是一些能力,它要与网络空间结合以发挥威力。

信息化战争所描述的战争形态有以下6种表现:

①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

②以信息为主要战略资源;

③以信息中心战为基本作战方式;

④以争夺信息资源为战场目标;

⑤以信息化武装力量为主体;

⑥实行以信息化军事理论为基础的战争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