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桥断裂的原因是什么?(广济桥原貌)

作者:admin 时间:2023-07-31 05:24:11 阅读数:13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同里有哪些桥桥联分别是什么

太平桥,跨于东柳、漆字两圩,梁式。吉利桥跨漆字、秵两圩,处太平桥、长庆桥中间,拱形桥,桥之南北两侧都有桥联。长庆桥,俗名谢家桥,跨东柳、秵两圩,旧名福建桥,又称广利桥。

长庆桥俗名谢家桥,旧称福建桥,始建于1470年,重建于1704年,它与太平桥和吉利桥一起被称为同里三桥。

太平、吉利、长庆三桥是同里的桥中之宝,分别建于明、清两代。在当地还留有同里人代代相传已延续千年的“走三桥”风俗,指依次步行走过这三座桥面。因为同里人把三桥看作是消灾消难、吉祥幸福的象征。

同里处于五湖环抱之中,镇内街巷逶迤,河道纵横,因而也就留下了众多的建于各个年代的古桥。在同里最为出名的是“一园、两堂、三桥”,三桥指的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长庆桥位于崇本堂门前,跨东柳圩、道士埭西市河。始建无考,重建于同治十二年(1873)八月。1986年9月6日【同镇(86)字第64号】列为同里镇文物控制单位。

东向柱石上刻有桥联“永济太平南北路,落成嘉庆廿三年”。以上二桥与跨道士埭、金家湾西市河的吉利桥呈“品”字形成为同里三桥,2008年12月22日【吴政发〔2008〕239号】同里三桥列为吴江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桥断桥寓意

寓意着生活丰富。对于断桥二字,相信大部分游客在听闻之后。都只认为是一个词汇,或者一种说法而已,就像杭州西湖的断桥一样,听上去意思真的是桥梁断开了,其实仅是名字断开而已。

例如广济桥就是潮州人的一种性格的象征。这座古桥是中国四大著名古桥之一,与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以及北京卢沟桥齐名。广济桥,也叫做“湘子桥”,位于潮州古城东门外。

广济桥的特别之处在于两边桥梁之间的近100米的距离是断桥,这里由十八至木船组成桥梁,当船只连成一线便可以通行,当船只拆分这又成了一条贯通的水路。这就是为什么游人会见到广济桥中间呈现断桥景象的原因。

广济桥之所以断开,是因为在淳熙元年(1174年)的夏天,韩江突遇大洪水,浮梁被洪水所毁,而后来因为只要一发洪水就会将这段浮梁摧毁,于是便不再修建,从而形成了断桥。

广济桥——横跨韩江两岸,经历几百年风雨依旧牢固如初,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在大江中建造这样一座大桥,其难度极大,故民间有“仙佛造桥”的传说。传说中,广济桥是韩湘子和广济和尚建造的。

广济桥为什么中间断开

1、广济桥从中间断开是因为一座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最早的启闭式桥梁。这是一座可以随时拆分的桥梁。广济桥全长518米,东部梁桥长2835米,西边梁桥长133米,中间浮桥长9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

2、年10月,广济桥突然在晚上断开,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过调查发现,广济桥晚上断开的原因是受到了过重的车辆和游客压力,造成了中拱石板下沉。

3、寓意着生活丰富。对于断桥二字,相信大部分游客在听闻之后。都只认为是一个词汇,或者一种说法而已,就像杭州西湖的断桥一样,听上去意思真的是桥梁断开了,其实仅是名字断开而已。

浦江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浦东滨江一带酒吧、咖啡厅、餐厅云集,在这里品尝美食或茶歇小聚的同时,吹一吹舒爽的江风,看夜色下波光粼粼的浦江及陆家嘴璀璨的现代建筑群,实乃游途中的至高享受。

仙乐山庄位于浙江金华浦江县城北7公里,海拔78米,浙中名山,奇峰二十四座,岩灵峰秀,峭岩间常有云雾缭,以奇、险、幽、旷称誉江南,相传黄帝 *** 元修在仙华山修道成仙因而得名,无怪古人感叹:“仙华胜景秀甲吴越”。

白石湾风景区:白石湾,位于距浦江县城3公里的连绵群山之中,境内遍布巨石、湖泊、溪瀑、洞穴,有大面积的野生阔叶林。是一个景观资源丰富,生态环境极佳的旅游胜地。

浦江生活浦江湖源河畔有这样一个村庄,唐璜玩山麓,有一个用光建造的村庄。地形酷似古钱塘江,美称“小杭州”。大方博五百年的银杏,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两百栋老房子,有古色古香的大厅和历史名胜。

浦江位于浙江中部,金华市北部,浦江历史悠久,是远近闻名的毓秀之区、休闲之地,景点有仙华山、江南第一家等。

分析2007年重新修复广济桥的原因

1、桥墩出现淘空、倾斜与沉降。根据查询江西省住建局官网得知,2007年广济桥桥体受损严重,大部分桥墩出现淘空、倾斜与沉降,虽经多次抢修,但仍难排隐患,所以要重新修复。

2、历经数百名风雨沧桑,广济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是残破不堪,1958年曾对全桥进行维修,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直到2003年,广济桥开始依明代风格进行修复复原,2007年才竣工完成。

3、历史 上的广济桥曾经多次遭受兵火,其中郑成功火烧湘子桥的估计就很少有人知道。据《海阳县志》记载,“清顺治七年,郑成功围攻潮州城,久攻不下,广济桥毁于兵火。总兵蔡元修复。” 清初年,郑成功在南澳举义,福建连年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