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物质是否吸热或放热的因素是什么?

作者:admin 时间:2023-09-11 12:41:31 阅读数:21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辨别物质溶解时是吸热或放热?

1、若溶解时放热则温度升高;若吸热则温度降低;若温度无变化则说明物质溶解时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温度的变化在初中阶段一般使用温度计。

2、判断放热反应:全部的燃烧反应(如碳、甲烷燃烧);大部分的化合反应(如氧化钙与水的反应,但只是大部分,也有特吸热例。

3、从原理上来判断:物质溶解有两个过程 水合和扩散。水合放热,扩散吸热。若水合放出的热量大于扩散吸收的热量,则溶解过程放热。

4、一是扩散,属于物理变化,吸热;二是水合,属于化学变化,放热。两个过程热效应的多少决定了总体上是吸热还是放热。酸碱溶于水一般放热,典型的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记住这三个例子基本就够用了。

5、熔化:达到熔点,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非晶体无凝固点)晶体与非晶体的熔解 晶体与非晶体熔解时的性状不同。

6、关于物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溶于水之后的溶液温度比之前是否上升!如果是放热则温度上升,如果吸热则要将水加热才能使物质溶解。

物质溶解过程中为什么放热吸热?

另一方面是溶解了的溶质要扩散到整个溶剂中去,这些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物质溶解时,要吸收热量。溶解过程中,温度下降原因就在于此。

物质溶于溶剂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这两个过程那一个占优势。溶剂化过程占优势将溶解放热,扩散过程占优势将是溶解吸热。

如果过程一吸收的热量大于过程二放出的热量,那么物质溶解就是吸热的,比如硝酸铵的溶解;如果过程一吸收的热量小于过程二放出的热量,那么物质溶解就是放热的,比如氢氧化钠固体的 溶解。

因为物质溶于水很多时候仅作为物理变化,实际上很多时候有水合作用发生。另外,即使没有,物质的扩散也需要热量,所以根据物质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溶解过程如果需要热量,首先要吸取溶液中的热量,使溶液降温;溶液过程如果是放出热量,当然首先向溶液中放热,使溶液升温。溶液降温或升温后一定会对外吸热或放热,以达到平衡。当然这是化学反应之后的事情了。

第一步是物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水解,生成离子。第二步是离子于水分子结合生成水合离子。其中第一步吸热,第二步放热。有的物质(如浓硫酸)第一步吸收的热量小于第二步放出的热量,所以溶于水放热。

在溶质溶解在溶剂中,什么时候是放热,是么时候是吸热?

1、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扩散的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和分子(或水和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2、溶质溶解时,既有溶质的分子或者离子向水分子中扩散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物理过程,要吸热;又有溶质的分子或者离子与水分子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化学过程,要放热。所以溶质溶解既有吸热过程,又有放热过程。

3、吸热,溶解温度降低;当Q1小于Q2时,放热,溶解温度升高;当Q1和Q2相差不大时,溶液温度 基本不变。

4、溶解时;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可放热;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CaO、BaO、K2O、Na2O等)放入水中可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可吸热;大多数物质在溶解时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如蔗糖、氯化钠、硫酸钠等。

5、另一个过程是溶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和溶剂分子生成溶剂化物并放出热量,这是化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