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地名的历史渊源

作者:admin 时间:2023-12-10 05:37:51 阅读数:3人阅读

本文目录一览:

泉州名称的由来

1、更早天津市武清区也曾名泉州。史载:“武清,古为泉州。汉·泉州、雍奴二县之地。”这里说的“古为泉州”,是指汉朝以前近海边疆的羁糜散州。直到公元前106年(即西汉·元封五年),汉武帝刘彻把全国分为十三州。

2、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名称介绍如下: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泉州,是隋唐时设置的一个州,治所位于闽县(今福建省福州市)。晋朝时置晋安郡,后升为闽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始为刺史治所,后改为丰州。

3、泉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设州至今已有1233年历史,拥有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本土文化(也称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丝文化等多元文在这里融会,并发扬光大。中原文化是远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传入泉州。

4、甚至在唐朝时,泉州这个名字都曾属于福州。隋唐时,泉州作为一个港口日益突显,可在广州这个老大哥面前仍然显得底气不足。论历史也不及更靠南的合浦、徐闻等地。然而,泉州这条“鲤鱼”,终于是有了跃龙门的机会。

泉州地名所包含的历史?

1、泉州地名所包含的文化牵涉到山山水水的问题。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从山上石窍间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州的名称即以山名而得。

2、泉州”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福建历史上,为今福州所用!)隋·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为建安郡(闽中全境之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合并为建安郡),全闽九县裁并为闽县、建安、南安、龙溪四县。

3、泉州,历史上是整个闽南地区,含今莆田、泉州、厦门、漳州、龙岩等地级市的衍生地。然而,泉州的地名,却不是开始就拥有的。先是北方通州,到隋时才有了福建的泉州,然而那时的泉州,却是今天的泉州,却是今天的福州。

4、于是,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市地除德化因侯官县废归属闽县外,均属南安县。

5、泉州地名的典故:在于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从山上石窍间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泉州介绍 泉州市,简称“泉”或“鲤”,福建省辖地级市,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

6、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地处福建东南部,位于厦门东北方向,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海上交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早在唐代已经成为中国四大外贸港口之一。

泉州地名的历史渊源

福建历史上始见泉州地名是什么时候

1、泉州地名的典故:在于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从山上石窍间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泉州介绍 泉州市,简称“泉”或“鲤”,福建省辖地级市,被誉为中国品牌之都。

2、唐朝,立闽州都督府,领有闽、建、泉、漳、潮五州,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北宋时期,置福建路,南宋孝宗时升建州为建宁府。元朝时期,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置行省于泉州。

3、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同时泉州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4、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地处福建东南部,位于厦门东北方向,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海上交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早在唐代已经成为中国四大外贸港口之一。

泉州地名的典故

1、先是北方通州,到隋时才有了福建的泉州,然而那时的泉州,却是今天的泉州,却是今天的福州。直到北宋初年,泉州地名才固定下来,永远成了现在泉州的名字。

2、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从山上石窍间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州的名称即以山名而得。其实《汉书》的泉山指的是福州的那个泉山,和清源山无关。

3、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从山上石窍间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州的名称即以山名而得。

泉州地名的来历和典故

先是北方通州,到隋时才有了福建的泉州,然而那时的泉州,却是今天的泉州,却是今天的福州。直到北宋初年,泉州地名才固定下来,永远成了现在泉州的名字。

真泉州(福州)因温泉遍地,故名泉州。为什么闽南泉州县无半滴温泉也名泉州?究其因,闽南泉州是海水冲积地无名,因属泉州(福州),就叫泉州地,再经千年海水冲积,扩大陆地而成县,因无名叫自己泉州县。

泉州的主山是北郊的清源山,因有乳白的泉水从山上石窍间清冽地源源流出,故名“清源”,亦名“泉山”。州的名称即以山名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