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的内容与教学目标是什么?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20 00:17:05 阅读数:3人阅读
  1. 数学建模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2. 数学建模中所要检测的统计量P,F分别是什么意思?

数学建模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数学建模可以看做是一个简单的、化简了的科学研究的案例,所以它具有很多科学研究的特质,这也就是它们的相同点。但,在更大程度上,则可以说科学研究不仅是简单的数学建模,两者具有很多不同点。

数学建模和科学研究相同点有(但不局限于)以下几点:

1、所使用的论证和研究方法要明确、科学、符合某种逻辑;

2、其总体目标都是更好的解释、理解所研究的对象、问题,更甚者是整个自然界;

3、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能被其他同行重复论证、证明,可以通过理论论证,也可以是通过试验或实验证明的;

4、无论从事研究的人的自身属性如何,上述方法、论证和其结果均不会不同,也就是说:数学建模和科学研究一样,其方法和论证过程及其结果,不应该随着研究者的自身属性而变化。

当然,两者的不同点也很多,从理论上来说,最主要的不同点有(但不局限于)以下几点:

数学建模的内容与教学目标是什么?

1、数学建模面对的是相对明确的问题,而科学研究(尤其是纯理论的基础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靠兴趣推动的、靠人类的好奇心推动的,一般而言没有特别明确的要解决的问题;

2、一般情况下,数学建模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而科学研究(尤其是纯理论的基础研究)在大多数情况下则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

3、数学建模的最终结果往往呈现为一个模型、一个结果或者是一个方案等等,但科学研究的结果则形式多样,有时可能是确定的结论,有时则不然。比如:伟大的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在1900年提出了23个数学问题(注意,仅仅是提出了问题,并没有解出)。这23个数学问题每一个都是相应领域的重要的问题,有些问题很快得到解决,有些问题至今仍未解决。从数学史上看,这23个数学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其后直至今日的数学的发展。

数学建模的内容与教学目标是什么?

数学建模中所要检测的统计量P,F分别是什么意思?

P和F是两个统计量,是通过随机变量构造出来的检验统计量。因为数学公式在这里不好输入,建议你按如下步骤去学习一下:

1、首先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假设检验一章的内容,尤其是针对不同情况不同数目的随机变量如何构造不同的统计量。

2、注意观察每种统计量的不同目的和效果,有的统计量针对正态分布,有的则针对多个随机变量,3、参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书后关于统计量的表格强化记忆。

数学建模的内容与教学目标是什么?